DB4113_T 003-2021南陽艾種植技術規范-(高清現行)



《DB4113_T 003-2021南陽艾種植技術規范-(高清現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DB4113_T 003-2021南陽艾種植技術規范-(高清現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ICS65.020.20CCSB384113 南陽市地方標準DB 4113/T 0032021南陽艾種植技術規范2021 - 11 - 10 發布2021 - 11 - 20 實施南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由南陽市中醫藥發展局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南陽市農業科學院、河南省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中原艾草產業聯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宗鵬、徐志森、王偉、董鵬、楊立軒、李民、王清華、陳增喜、徐笑鋒、向臻、周冉、呂少洋、尹正大、馬文曉、朱江橋、喬海平、付興偉、張守和、魏躍芝、黑先超、闞
2、青群、陶蕾。 南陽艾種植技術規范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南陽艾的術語定義、產地環境、選地整地、品種選擇、種植方式、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采收與儲存等技術規范。本標準適用于南陽艾生產。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309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508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 391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 NY 525 有機肥料 NY/T 1276 農藥安全使用規范
3、總則 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艾艾,菊科蒿屬植物Artemisia argyi Lvl. et Vant.,又名艾草、艾蒿、冰草等,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植物,有特定的濃烈香氣,多以葉片入藥或制絨施灸。 南陽艾指自然生長于河南省南陽市及其鄰近區域內的菊科蒿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vl.et Vant.) 及其變種,或由本區域野生種人工培育而成的栽培品種。葉片肥厚,葉背白色絨毛厚密細長,艾香氣濃郁。 4 產地環境條件自然條件南陽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是南陽艾的主要適生區,年平均氣溫14.415.7 ,其中年平均最高氣溫20 、最低氣溫10 ,極端最高氣溫41
4、.4 ,最低氣溫-17.5 。年平均降雨量800 mm 1100 mm,大于10 的積溫為45005000 ,全年無霜期220d245d。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 空氣質量應符合GB 3095中的二類標準。 灌溉水質量應符合GB 5084中的旱作標準。 土壤質量應符合NY/T 391中的旱地土壤質量標準。 5 選地整地 選地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菊科植物、地塊平整、耕層深厚、有水利條件、通透性好的土壤,優先選擇崗丘、山地、荒灘等非基本農田。 整地5.2.1 深耕播前深耕,耕深30cm以上。 5.2.2 施底肥5.2.2.1 深耕前每 667 撒施腐熟農家肥 2000kg3000kg
5、 或深耕后每 667 撒施商品有機肥 80kg100kg,同時施入 N-P2O5-K2O(25-12-8%)復合肥 50kg 做底肥。施肥后旋耙地 23 遍,達到上虛下實、“碎、平、凈”的標準。 5.2.2.2 商品有機肥應符合 NY/T 525 的規定,復合肥施用應符合 NY/T 496 的規定。 5.2.3 做畦(廂)地整好后做畦(廂),畦(廂)面寬500 cm左右 ,中間高、兩邊低,高低差不超過15 cm。 畦(廂) 間溝深30cm、寬40cm。 起壟土層較淺、土壤粘重、地勢低洼或降雨較少的地方宜進行起壟,壟寬150 cm,壟間距40cm、溝深30cm 左右。 6 品種選擇選擇經過管理部
6、門認定的產量高、出絨率好、品質優、抗病蟲、適應性強的南陽艾品種,如南陽艾1號、南陽艾2號、南陽艾4號等系列品種。 7 種植方式種子直播4月上旬氣溫穩定在15 以上時播種,行距40cm、深度0.5cm 左右,每667用種1.0kg。播后及時蓋土保墑,苗高10cm左右時定苗,株距20cm,每667留苗1萬1.5萬株。 根莖種植7.2.1 10 月下旬開始,挖取地下匍匐莖,取顏色淺黃、鮮亮的根莖作種,剔除病、蟲、弱、芽孢少的根莖后按壯弱分類,切成 8cm10 cm 長的段,噴霧消毒后扎捆包裝。包裝外掛牌標記出品種名稱、起莖日期、地點等。根莖段切好后注意保濕,并于 10d 之內完成種植。 7.2.2
7、行距 40cm、穴距 20cm、每穴 23 段,深度 10cm15cm,每 667 種植 8000 穴,種后及時覆土,注意壓實保墑。 種苗移栽7.3.1 3 月底、4 月初艾苗高 20 cm 時帶根挖出,地下根莖剪至 5cm 左右,并剪去上部 3cm5cm 嫩莖, 使苗高基本一致。扎捆包裝后標記品種名稱、起苗日期、起苗地點等。 7.3.2 行距 40cm、穴距 20cm、深度 10cm 左右種苗移栽,每穴定植 1 棵,每 667 種植 8000 株,種后覆土壓實,澆水造墑。 機械種植根莖種植、種苗移栽可利用機械完成:把起壟、施肥、開溝、擺苗、封土等工序一次性完成。也可采用半機械種植方式進行,即
8、機械開溝,人工順溝撒根、擺苗,機械或人工封土的方法進行,種后管理與人工種植相同。 8 田間管理密度管理新出艾苗35片葉時,疏密補稀,結合中耕除草,鋤掉行間多余艾苗。 追肥8.2.1 秋季最后一茬艾收獲后,在畦(廂、壟)上每 667 撒施腐熟的農家肥 1500kg2000kg 或商品有機肥 60kg80kg、N-P2O5-K2O(25-12-8%)復合肥 20kg30kg。生長期間,可在每茬艾苗長至 25cm 30cm 高時,沿行間每 667 追施尿素 5kg7.5kg。 8.2.2 有機肥應符合 NY/T 525 的規定,化學肥料施用應符合 NY/T 496 的規定。 除草8.3.1 人工鋤草
9、每年進行45次,中耕均勻,深度小于10cm,艾苗根部雜草人工拔除。 8.3.2 化學除草每年分2次進行,秋冬季在最后一次施肥完成后,每667用90%乙草胺乳油100ml,加水25kg均勻噴撒全田。春季艾萌動前、日均氣溫達到910以上時,每667用90%乙草胺乳油80ml,加水25kg均勻噴撒全田。 水分管理缺水時要及時補水,雨后田間積水時要及時清溝排水。 病蟲害防治8.5.1 總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非化學防治手段,如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 8.5.2 農業防治結合冬季中耕除草,深翻曬土,以殺滅蟲卵。平衡施肥,增加有機肥用量,以增強自身抗性。 8.5.3 物
10、理防治利用害蟲生物習性,采用頻振式殺蟲燈、粘蟲膠等方法誘殺害蟲。 8.5.4 生物防治利用害蟲天敵、誘劑及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8.5.5 化學防治化學農藥的使用應遵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規定。艾田常見病蟲害及化學防治方法見表1。 表1 常見病蟲害癥狀及防治方法病蟲害種類 主要危害癥狀 防治方法 病害 白粉病 主要發生在葉片和莖上,以葉片受害最重。發病初期為葉片上出現黃綠色不規則小斑,隨后病斑上著生白色粉狀物,嚴重時葉片逐漸干枯脫落。 每667m2噴施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粉散粒劑3000倍液30
11、kg40kg,交替進行噴霧,連續用藥2-3次,間隔8d10d。 蟲害 蚜蟲 主要為害新芽、嫩葉,聚集在葉子背面,造成葉片卷曲、皺縮、畸形,嚴重時可誘發“煤污病”,影響光合作用,使植株矮小、地上部干枯。 每667m2噴施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阿維菌素+3%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或25%噻蟲嗪5000倍液3040kg,用藥要交替進行,以降低抗藥性。 9 采 收總則根據當年長勢、收獲后的不同加工用途等,一般采收34茬。 采收標準艾高80cm以上時即可采收。 采收方式9.3.1 葉片采收人工摘取葉片,晾曬或低溫烘干至水分接近15%時,打包儲存。 9.3.2 莖葉采收選擇晴收割地上莖葉,就地攤開晾曬3d4 d,待莖葉含水量達到15 %以下時,及時打捆、包裝, 放置標簽(標記品種名稱、采收時間、采收地點)后入庫。 9.3.3 平茬采收后,貼地面清除艾茬及殘枝敗葉,以利新芽長出。 10 儲 存儲存環境要求陰涼、干燥、避光、通風,垛高不超過5層,垛底宜鋪設磚石、竹排等透氣設施,離地10cm以上。倉庫應注意防火、防蟲,單獨分區存放,并有專人管理。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 轉速器盤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專用夾具
- 法蘭盤1加工工藝及鏜孔夾具設計【4張CAD圖紙+畢業論文+工藝卡】
- 轉子系統摩擦磨損實驗臺設計圖紙8張
- 汽車鈑金修復夾具裝配圖
- 梳子注塑模具CAD裝配圖
- 操縱桿支架鉆孔夾具CAD裝配圖
- 履帶式推土機SolidWorks三維圖
- 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智能窗簾系統SolidWorks三維圖
- 單邊輥自動送料裝置CAD裝配圖
- 大型圓柱形容器的旋轉支承裝置結構設計【9張CAD圖紙+畢業論文+SolidWorks三維圖】
- 頸部康復拉伸機CAD裝配圖
- 路錐自動裝車裝置CAD裝配圖
- 汽車變速箱鏜孔組合機床多軸箱CAD裝配圖
- 減震沖壓件模具CAD裝配圖
- 輪足復合式機器人的設計與研究【10張CAD圖紙+SolidWorks三維圖+開題報告+任務書】
相關資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