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_T 2278-2022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要求-(高清現行)



《DB41_T 2278-2022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要求-(高清現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DB41_T 2278-2022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要求-(高清現行)(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ICS 13.02041CCS Z 06河南省地方標準DB41/T 22782022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要求2022 - 06 - 29 發布2022 - 09 - 28 實施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目次1 范圍12 規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14 總則25 設計書編寫46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47 數據庫建設78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89 調查報告編寫9附錄 A(資料性) 設計書編寫提綱12附錄 B(資料性) 礦山地質環境野外調查表樣式14附錄 C(資料性) 調查評價報告編寫提綱3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
2、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省資源環境調查五院、河南省自然資源監測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韓春建、常斌、商真平、劉濤、田東升、劉國印、劉德元、張長杰、張峰、秦旭龍。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技術要求1 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總則、設計書編寫、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庫建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以及調查報告編寫。本文件適用于區域或單個在建、生產、廢棄、政策性關閉、閉坑等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9582015 區域地質圖圖例GB 63901986 地質圖用色標準 (1:5000001:1000000)GB/T 148482017 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32864201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CH/T 3007.22011 數字航空攝影測量 測圖規范 第2部分:1:5000 1:10000 數字高程模型 數字正射影像圖 數字線劃圖CH/T 30122014 數字表面模型 航空攝影測量生產技術規程DZ/T 01571995 1:50000區域地質圖地理底圖編繪規程DZ/T 0179199
4、7 地質圖用色標準及用色原則DZ/T 01971997 數字化地質圖圖層及屬性文件格式DZ/T 02232011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規范DZ/T 02642014 遙感解譯地質圖制作規范(1:250000)DZ/T 02822015 水文地質調查規范(1:50000)DZ/T 02962016 地質環境遙感監測技術要求1:250000HJ 4942009 水質采樣技術指導JGJ/T 872012 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TD/T 1031.1201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 第1部分:通則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指受采礦活動影響而產生
5、的地質環境破壞現象。主要包括礦山地質災害、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破壞等。來源:DZ/T 02232011,3.2,有修改3.2礦山地質災害指因采礦活動產生的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3.3含水層破壞指含水層結構改變、地下水位下降、水量減少或疏干、水質惡化等現象。來源:DZ/T 02232011,3.63.4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指因礦山建設與采礦活動而改變原有地形條件與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毀壞、山體破損、巖石裸露、植被破壞等現象。來源:DZ/T 02232011,3.63.5土地資源破壞指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導致土地原有功能喪失、土壤質量下降的現象。主要表現為礦山
6、地面塌陷(地裂縫)破壞土地、固體廢棄物堆排壓占土地、露天開采剝離挖損土地、土壤污染等。3.6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指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基礎上,依據相關標準,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評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影響程度,分析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成因及變化趨勢,提出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防治對策。4 總則4.1 目的通過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工作,查明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危害,分析評價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提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對策建議,為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恢復和監督管理提供依據。4.2 任務通過礦山基本情況、地質環境背景、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以及可治理恢復性調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措施及效果
7、評價,分析評價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評估礦產資源開發地質環境影響效應,提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對策建議,編寫調查評價報告。4.3 基本要求4.3.1 應注重調查成果的現勢性、針對性和實用性。4.3.2 應充分利用遙感資料,全面收集研究以往資料與成果;以地面調查為主,必要時輔以山地工程、樣品采集、地球物理勘查等方法手段。4.3.3 充分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數據應準確可靠,結論應明確具體。4.3.4 調查范圍應包括礦山采礦登記范圍和礦業活動明顯影響到的區域。4.3.5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比例尺不小于 1:5 萬。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集中發育區、危害程度較嚴重以上的區域,調查比例尺應不小于 1:1
8、萬。4.3.6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宜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按照影響嚴重、較嚴重和較輕三個等級進行評價。4.3.7 應按照規定格式,編寫成果報告,編制相關圖件,建立調查數據庫。4.4 技術路線技術路線見圖1。圖1 技術路線圖5 設計書編寫5.1 在充分收集以往工作成果資料并進行綜合分析,進行遙感初步解譯,開展野外踏勘、初步了解地質環境條件、礦業布局及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基礎上編寫設計書。5.2 設計書主要包括項目概況、調查區概況、以往工作程度、區域地質環境概況、技術路線及工作方法、總體工作部署及年度工作安排、實物工作量、預期成果、經費預算等內容,設計書編寫格式參考附錄 A。5.3 設計書應由項
9、目來源單位組織審查和審批,設計書經過審批后方可組織實施。6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6.1 調查內容6.1.1 礦山基本情況調查內容包括礦山企業名稱、礦山企業性質、礦山生產能力、生產服務年限、礦山開采歷史和現狀、礦山開拓、采區或開采階段布置、開采方式(方法)等情況(見附錄B的表B.1)。6.1.2 地質環境背景6.1.2.1 氣象與水文調查區的氣象和水文特征;主要河(湖)及其它地表水體等水文要素。6.1.2.2 地形地貌調查采場、邊坡、排土場、廢渣堆、矸石山、尾礦庫的微地貌形態及特征。6.1.2.3 地層巖性與地質構造區域及調查區的地層層序、地質年代、厚度、巖性特征,礦床類型與賦存特征;地質構造輪廓、
10、新構造運動和地震發生記錄等。6.1.2.4 水文地質區域及調查區的水文地質單元及其特征、地下水類型,主要含水巖組的分布、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動態特征、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關系,礦山開采與主要含、隔水層等。6.1.2.5 工程地質區域及調查區的巖體結構及風化特征,巖體強度及形變特征,巖體抗風化及易溶蝕性特征;松散覆蓋層結構類型與巖性特征等。6.1.2.6 土地利用及永久基本農田情況按照GB/T 210102017的規定分類,對調查區的土地利用現狀進行調查,包括地類、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以及永久基本農田分布、權屬和地類。6.1.2.7 土壤及植被概況
11、調查區主要土壤類型及其分布特征;調查區的植被類型、分布、面積、覆蓋率和先鋒植被等。6.1.2.8 其他人類工程活動調查除采礦活動之外的城鎮、村莊、工業與民用建設工程、水利電力工程、交通工程、供水工程等人類工程活動。6.1.3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6.1.3.1 礦山地質災害包括采礦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類型、規模、影響范圍、危害程度、發生時間、發生地點、發生原因、處置情況等;采礦活動可能引發或加劇、遭受的地質災害類型、規模、所處位置、影響范圍、威脅對象、 危險性和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地下開采的礦山主要調查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縫等礦山地質災害;對于露天開采的礦山主要調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礦山地質災害(
12、見附錄B的表B.2表B.6)。6.1.3.2 含水層破壞按照GB/T 148482017、DZ/T 02822015相關規定,礦山含水層破壞調查包括采礦活動影響到的含水層類型、礦坑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徑、礦坑排水量、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被疏干的含水層面積、含水層遭受影響的區域面積、影響對象等。含水層破壞調查一般針對地下開采的煤礦山和金屬礦山以及露天開采的金屬礦山。地下開采的礦山一般調查含水層疏干、地表水聯通地裂縫串層污染;露天開采的礦山主要調查尾礦渣淋濾液對含水層污染情況(見附錄B的表B.7)。6.1.3.3 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包括采礦活動影響破壞的地形地貌景觀類型、位置、面積、破壞方式、影響程度以及
13、對周邊地質遺跡情況破壞等。地下開采礦山主要調查煤矸石、尾礦庫等對地形地貌景觀的破壞情況;露天開采礦山主要調查排土場、采坑、尾礦庫等對地形地貌景觀的破壞情況(見附錄B的表B.8)。6.1.3.4 土地資源破壞包括采礦活動破壞的土地類型、位置、面積、權屬、損毀程度、已治理面積、治理措施等。6.1.4 礦山廢水、固體廢棄物排放及綜合利用6.1.4.1 礦山固體廢棄物排放及綜合利用包括采礦活動排放固體廢棄物的類型、堆放位置;排放場年排放量、累計積存量、主要有害物質、危害對象、影響范圍、年綜合利用量、綜合利用方式、已采取的防治措施等。重點調查煤矸石堆、棄渣場、尾礦渣等堆放和利用(見附錄B的表B.9)。6
14、.1.4.2 礦山廢水排放及綜合利用包括采礦活動排放廢水類型、廢水處理、排放去向、年排放量、主要有害物質、危害對象、影響范圍、年綜合利用量、綜合利用方式、已采取的防治措施等。主要調查地下開采的煤礦、金屬礦山廢水排放及綜合利用情況(見附錄B的表B.9)。6.1.5 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情況包括已實施治理的內容、治理時間、資金投入渠道、資金額、綜合治理面積、主要治理措施、治理成效、治理經驗等。6.2 調查方法6.2.1 資料收集應充分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資料:a) 地質環境背景資料,包括氣象與水文、地形地貌、地層巖性與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質災害、礦區所在區域以往遙感資料、生態保護紅線范
15、圍、城鎮開發邊界、植被概況、其他人類工程活動,要盡可能收集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圖及剖面圖;b) 重點收集礦山勘查報告、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已完成和正在實施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土地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勘查、設計及竣工資料;c) 礦區周邊社會經濟概況及其他有關方面的資料。6.2.2 遙感解譯6.2.2.2 不同工作區域遙感影像數據要求見表 1,具體工作按照 CH/T 3007.22011、CH/T 30122014相關規定進行。表1 不同工作區域遙感影像數據要求6.2.2.3 將處理后的正射影像數據源疊加 1:20001:50000 地形圖解譯
16、,并填寫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遙感解譯記錄表,見表 2。表2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遙感解譯記錄表6.2.2.4 根據遙感解譯結果,按照 CH/T 3007.22011 的規定制作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遙感解譯圖(比例尺 1:20001:50000)。6.2.3 走訪、座談通過走訪礦山周圍群眾了解礦山開采歷史上發生的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礦山地質災害及對礦區周邊地質環境造成的影響。應走訪35人對當地有關礦山開采歷史、環境變化較熟悉的常駐人員。6.2.2.1 采用最新的遙感資料,通過遙感解譯掌握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呈面狀分布的地質環境問題和礦山開采形成的露天采場、尾礦庫、矸石堆、廢渣堆等的
17、規模、分布和危害程度;工作區域數據源數據分辨率成圖比例尺區域遙感影像2 m1:5萬礦山遙感影像或者航片1 m1:1萬重點區域航片20 cm1:2000圖斑編號坐標地質環境問題面積(hm2)解譯標志Tb01XY坐標具體類型00.00截圖通過召開由礦山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了解礦山開采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現場照片、錄音或者錄像等多媒體資料應妥善保存。6.2.4 實地調查6.2.4.1 以礦山作為基本單元,在遙感解譯基礎上進行核實調查,采取點面結合的方法。精度 1:50000 的調查布設控制性調查路線間距一般為 300 m500 m,控制性調查點數每平方千米不少于 2 點,
18、其他比例尺精度調查可在此基礎上插分計算調查路線間距和控制性調查點密度,不得漏查重要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見附錄B 的表 B.10)。6.2.4.2 野外調查工作底圖應采用基于遙感解譯結果制作的相應工作比例尺標準分幅圖,圖面誤差不超過圖上 1 mm。6.2.4.3 用 GPS 定位上圖、存儲,用野外記錄本作好野外記錄,應在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點(區)的中心定位,不能到達問題點(區)中心的應在問題的重要部位定位;仔細填寫有關表格,要做到記錄本、工作底圖、表格、照片相對應,照片上應顯示照相時間、問題名稱、位置,照片內容包括礦山全貌、地下開采礦山的主井口、露天開采礦山的采場及典型地質環境問題全貌和局部等。6
19、.2.4.4 在調查過程中應進行典型工程地質剖面或水文地質剖面測繪,繪制剖面(斷面)圖。在典型地段、問題點(區)可按照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繪制素描圖,有關圖件滿足相關要求。6.2.4.5 對矸石堆及各種地質災害的規模、井(泉)流量等需定量描述的數據,應采用相關的測量工具實測獲得,不能目估確定。6.2.4.6 如礦區存在的重大或典型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需進行詳細的專項調查。6.2.5 地球物理勘查對于歷史形成的采空區通過資料收集、走訪、座談仍無法獲取信息,以及一些因為礦山開采產生的大的滑坡體結構被植被、第四系掩蓋的,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查方式進行調查;根據工作內容、調查對象及地質環境條件確定有效的方法,如
20、電法、磁法、地震、放射性等。6.2.6 山地工程及鉆探如遙感解譯和實地調查無法滿足工作要求,可采用淺井、探槽、鉆探等工程手段對渣堆、滑坡、地面塌陷、地下含水層破壞等問題進行詳細調查,按照GB/T 328642016、DZ/T 02822015相關要求, 達到相應的工程施工標準;工程施工結束或野外驗收后應及時恢復原樣。6.2.7 樣品采集分析6.2.7.1 樣品采集與測試的目的是評價礦山地質災害的危險性。6.2.7.2 野外取樣包括巖土樣品、地下水水質樣品,取樣點采取點面結合的原則進行部署。巖土樣品采集按照 JGJ/T 87-2012 的規定;水質樣品的采集、保存、指標的分析測試要求按照 GB
21、38382002、HJ 4942009 的規定。6.2.7.3 地下水水質采樣范圍包括抽水試驗孔(井)、民井及泉、監測井等。6.2.7.4 地下水水質野外取樣記錄見附錄 B 的表 B.11。7 數據庫建設7.1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庫包括原始資料數據庫、綜合成果數據庫。7.2 原始資料數據庫內容包括收集的資料、調查的資料、樣品測試數據和其它相關資料。7.3 綜合成果數據庫包括調查數據統計分析圖、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評價圖、礦山地質環境防治規劃圖等綜合性成果。7.4 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數據按規定格式入庫。8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8.1 評價原則8.1.1 客觀、真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是客觀反映當地礦
22、山地質環境質量的成果,其評價過程要客觀,結果能全面反映真實的情況。8.1.2 全面評價突出重點評價結果應充分體現調查區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狀況,兼顧重點礦山、典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影響程度。8.2 評價范圍8.3 評價因子包括礦山地質災害、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破壞。8.4 評價方法、分級及分區根據選取評價因子并進行單元格剖分,剖分規格為5 km5 km,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各單元格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發育及危害程度對單元格的等級賦值,按照表3分別對礦山地質災害、地下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破壞等分級評價,賦以較輕、較嚴重、嚴重;然后對每個單元格進行綜合評價
23、,評價分級確定采取上一級別優先原則,只要有一項要素符合某一級別,就定為該級別。單因子評價結果疊加后將采礦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分為較輕影響區、較嚴重影響區和嚴重影響區。表3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分級表按照4.3.4規定。分級礦山地質災害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破壞嚴重地質災害規模大,發生的可能性大影響到城市、鄉鎮、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線、重要工程設施及各類保護區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大于 500 萬元受威脅人數大于100人礦床充水主要含水層結構破壞,產生導水通道礦井正常涌水量大于 10000 m3/d 區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礦區周圍主要含水層(帶)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狀
24、態,地表水體漏失嚴重不同含水層(組)串通水質惡化 影響集中水源地供水,礦區及周圍生產、生活供水困難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大對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城市周圍、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嚴重破壞基本農田破壞耕地大于 2 hm2破壞林地或草地大于 4 hm2破壞荒地或未開發利用土地大于20 hm2表3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分級表(續)分級礦山地質災害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破壞較嚴重地質災害規模中等,發生的可能性較大影響到村莊、居民聚居區、一般交通線和較重要工程設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100500 萬元受威脅人數10100人礦井正常涌
25、水量 3000 m3/d10000 m3/d礦區及周圍主要含水層(帶)水位下降幅度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狀態礦區及周圍地表水體漏失較嚴重 影響礦區及周圍部分生產生活供水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較大對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城市周圍、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較重破壞耕地小于等于 2 hm2破壞林地或草地2 hm24 hm2破壞荒山或未開發利用土地10 hm220 hm2較輕地質災害規模小,發生的可能性小影響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規模建筑及設施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小于 100 萬元受威脅人數小于 10 人礦井正常涌水量小于 3000 m3/d礦區及周圍
26、主要含水層水位下降幅度小礦區及周圍地表水體未漏失未影響到礦區及周圍生產生活供水對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小對各類自然保護區、人文景觀、風景旅游區、城市周圍、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可視范圍內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較輕破壞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 2 hm2破壞荒山或未開發利用土地小于等于 10 hm29 調查報告編寫9.1 調查報告大綱調查報告編寫大綱參考附錄C。9.2 調查圖件9.2.1 總體要求9.2.1.1 調查圖比例尺成果圖件按區域范圍進行編制,區域調查比例尺不低于1:5萬,礦區比例尺不應小于1:1萬。當區域范圍較大時,成圖比例尺可適當縮小,但重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成圖(包括平面圖和剖面圖)比例尺
27、不應小于1:1000。9.2.1.2 圖形字典數據格式統一采用shp、dwg、wt(wl、wp)等格式;圖形數據文件命名統一采用“區域序號+要素簡稱”格式,每個工程文件都提供元數據,說明圖件的投影參數、坐標系以及各點、線、面層的含義等內容。9.2.1.3 圖形完整性成果圖件應符合GB/T 9582015、GB 63901986、DZ/T 01571995、DZ/T 01791997的規定,圖件表示方法合理、層次清楚,清晰直觀,圖式、圖例、注記齊全,讀圖方便。9.2.2 實際材料圖圖面上主要反映本次調查工作的總體部署及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內容包括:a) 地理要素:地形等高線、控制點;地表水系、
28、水庫、湖泊;重要城鎮、村莊、工礦企業;干線公路、鐵路、重要管線;人文景觀、地質遺跡、供水水源地等各類保護區;b) 地質環境背景要素:礦區地層巖性(產狀)、主要地質構造、水文地質要素(如井、泉分布) 等;c) 圖上應表示出礦產種類、礦山規模,礦產圖例符號和礦產名稱代號按照 GB/T 9582015 的規定;d) 調查工作部署及實物工作量:調查的礦山、日期、調查手段和范圍、取樣點位置等內容。取樣點的圖元屬性結構見表 4。表4 圖元屬性結構序號字段名稱字段類型字段長度小數點位數1取樣點的礦山名稱字符串64字符2取樣點的坐標 X長整型1023取樣點的坐標 Y長整型1024取樣時間日期型10注1:根據實
29、地調查礦山的地理坐標(地下開采礦山為主井井口經緯度坐標、露天開采礦山為礦山中心點經緯度坐標),在地理底圖上繪制出礦山點。注2:在圖上標注調查測量點、取樣點以及其他代表性的點;用閉合曲線標注出遙感調查解譯范圍;用閉合曲線標注出物化探測量范圍;另外應在圖上標注出鉆探點位,淺井位置,槽(坑)探位置。調查日期、遙感影像類型、影像獲取時間、物化探方法、鉆探深度、淺井深度、槽探長度和深度等作為相關圖元屬性進行表示。9.2.3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圖圖面上主要反映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分布和規模等。內容包括:a) 地理要素、地質環境背景要素同實際材料圖;b)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按照 DZ/T 02232011
30、附錄 K 的表 K.1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圖例符號表示;c) 可用鑲表詳細說明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地理位置、分布范圍與規模、影響程度、形成時間、防治情況等??筛鶕枰骄C合地層柱狀圖、綜合地質剖面圖等鑲圖。9.2.4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圖圖面上主要反映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影響評價分區。內容包括:a) 地理要素、地質環境背景要素同實際材料圖;b) 礦山分布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用不填充顏色的多邊形標出礦區范圍,礦區范圍較小無法用多邊形表示時用符號表示出礦產種類、礦山規模。用圖例符號標識礦區內的主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規模;c) 評價分區:色標和色號按照 DZ/T 02232011 附錄K 的表 K
31、.3。礦區范圍較小無法用多邊形表示的礦區可以用放大的鑲圖表示分區結果;d) 其他鑲圖和鑲表:可根據需要附專門性鑲圖,如地貌單元分區圖、礦體頂底板等值線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等;還可以用鑲表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分區加以說明;9.2.5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分區圖圖面上主要反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分區及對策措施等。內容包括:a) 地理要素、地質環境背景要素同實際材料圖;b) 保護與治理分區:分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區、礦山地質環境預防區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區, 用普染色表示,分區依據見表 5,色標和色號按照DZ/T 02232011 附錄 K 的表 K.4;用鑲表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分區加以說明
32、;c) 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點布設:主要反映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部署,根據區域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與特征,分別在防治區和治理區內表示出礦山地質災害監測點、礦區地下水監測點等的分布。用鑲表表示出監測點的監測內容與監測方法。表5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分區依據分區名稱分區依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區工作區范圍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礦產資源禁采區。如: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風景名勝區、城市飲用水源地、重大工程規劃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重要交通干道直觀可視范圍內的區域,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其他地區礦山地質環境預防區工作區范圍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礦產資源限采區和開采區
33、(鼓勵開采區)。該區域的采礦活動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但通過采取措施可以預防控制破壞程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區礦產資源開發已對礦山地質環境造成影響或破壞,應采取相應措施治理恢復的區域。包括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中的嚴重影響區、較嚴重影響區,以及也需治理的部分輕微影響區AA附 錄 A(資料性) 設計書編寫提綱A.1 前言A.1.1 任務來源A.1.2 目標任務A.1.3 作起止時間A.2 以往的工作評述A.2.1 以往工作程度A.2.2 存在的主要問題A.3 區域概況A.3.1 自然地理與社會經濟A.3.2 礦產資源開發現狀A.3.3 礦山地質環境概況A.4 技術路線和工作方法A.4.1 技術路線按照4
34、.4。A.4.2 工作方法按照6.2。A.5 工作部署A.5.1 工作部署原則根據任務書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闡述總體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則,說明各項工作間的銜接及工作順序。A.5.2 工作部署根據項目的要求和上述部署原則,對工作出總體部署;并視具體情況分階段提出工作內容,并附相應的工作部署圖。A.5.3 技術工作方法A.5.4 工作安排A.5.4.1 調查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分層次,內容與任務銜接,哪些方面工作,具體參照本文件規定的調查內容。A.5.4.2 工作部署A.6 工作量為完成目標任務設計的實物工作量。A.7 預期成果及社會經濟效益A.7.1 預期總成果A.7.2 年度成果A.7.3 社會經濟效
35、益A.8 組織機構及人員安排A.8.1 組織機構A.8.2 人員安排列表說明項目組成員姓名、年齡、技術職務、從事專業、工作單位及在項目中分工和每年參加項目工作時間等。A.9 經費預算A.9.1 預算編制說明A.9.2 經費預算表A.10 質量保障與安全措施A.10.1 質量保障保障任務完成,保證工作質量的具體措施。包含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等,人員組織,各種新技術方法的應用,提高工作人員水平所開展的技術培訓措施等。A.10.2 安全措施安全及勞動保護措施。A.11 附件A.11.1 附圖A.11.2 附表BBC附 錄 B(資料性)礦山地質環境野外調查表樣式B.1 礦山基本情況調查表樣式見表 B.1
36、。表 B.1 礦山基本情況調查表(生產、生活用水)野外編號:調查區(市、縣)+礦山編號礦山名稱采礦許可證號所屬圖幅編號礦山地址市縣鄉 (鎮)村組礦山中心坐標N:E:H:m拐點坐標礦區面積(km2)生產現狀在建 生產 閉坑政策關閉 廢棄礦類礦種建礦時間年月服務年限年閉坑時間年月采礦方式井工露天復合其它生產能力(萬 t/年)礦山規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選礦能力(萬 t/年)最大采深m采厚采空區面積(公頃)經濟類型采出礦石量(萬 t)用水水源含水層保護措施計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數額(萬元)治理恢復方案審批年月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內容方法投入(萬元)國家:地方:企業: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治理內容起止時間資
37、金投入(萬元)治理面積(hm2)主要治理措施治理成效中央地方自籌其它地質災害土地占用破壞地形地貌破壞含水層破壞其它調查人:記錄人:審核人:填表日期:年月 日B.2 表 B.1 填寫說明如下:a) 礦山名稱:為礦山全稱,要求與采礦許可證一致;b) 采礦許可證號:礦業權核查后的采礦許可證號,證號長度為 16 位數字;c) 礦山地址:礦山所在地詳細地址;d) 礦山中心點坐標:礦山所在地經緯度坐標,用度、分、秒表示;地下開采以井口坐標為準, 露天開采以礦區中心點為準;e) 礦山拐點坐標:按采礦許可證上礦山范圍填寫;f) 礦山面積:采礦許可證上的礦山面積,如無采礦許可證按礦界范圍之內在地形圖上投影的平面
38、面積填寫,單位:km2;g) 生產現狀:按在建、生產、閉坑、政策性關閉和廢棄礦山填寫;閉坑礦山指按設計資源量采空終止開采的礦山;政策性關閉礦山指因受國家、地方環保、資源整合等政策影響而關閉停產的礦山;廢棄礦山指已停產但未進行閉坑申請的,以及私挖亂采形成的廢棄無主礦山。h) 礦類:按能源、 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鉑族金屬、貴金屬、特種金屬、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化工原料非金屬、建材及其它非金屬、水氣礦產填寫;i) 礦種:按 GB/T 958-2015 填寫;j) 建礦時間:是指礦山開始建設的時間,年的填寫要求為四位數;k) 服務年限:填寫礦山從生產到閉坑的時間;l) 閉坑時間:閉
39、坑礦山填寫,年的填寫要求為四位數;m) 采礦方式:按井工、露天、復合(井工+露天)和其它方式填寫;n) 生產能力:指調查前一年的礦山企業實際生產能力,單位:萬 t;o) 礦山規模:根據生產能力,依據見 DZ/T 02232011 附錄 D.1 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填寫;p) 選礦能力:指礦山本身所有的選礦廠調查前一年的實際選礦能力,單位:萬t;q) 最大采深:指目前所已開采最深部礦體的頂板距地表的高度,單位:m;r) 采厚:已開采礦體的平均厚度,單位:m;s) 采空區面積:指采礦后所形成的采空區面積,若有多個采空區,為各采空區面積之和,單位: 公頃;t) 經濟類型:按國有、集體、個體、合資、外
40、商獨資、其它填寫,選擇其它類需要在空格中填寫相應經濟類型名稱;u) 采出礦石量:至調查之日為止,累計已開采礦石總量,單位:萬 t;v) 計提治理恢復基金數額:至調查時為止累計已計提治理恢復基金數量,單位:萬元;w) 開采與修復恢復方案審批:填寫方案通過審批的時間,確定到某年某月;x) 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按實際情況填寫監測的主要內容、方法及經費投入情況;y)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按地質災害、土地占用破壞、地形地貌破壞、含水層破壞分項填寫。(1) 治理起止時間:填寫治理的起止時間,填寫治理的開始時間和驗收時間,精確到某年某月;(2)資金投入:按中央、地方、自籌和其它分項填寫,單位:萬元;(3)治理面
41、積:填寫已經完成治理恢復的面積,單位:公頃(hm2);(4)主要治理措施:按攔擋、充填、平整、注漿、排水、錨固、其它填寫,其它的要寫明措施類型;(5)治理成效:按照覆綠面積,避險,廢渣、廢水年綜合利用率等幾個方面進行描述。B.3 礦山崩塌及其隱患調查表樣式見表 B.2。表 B.2 礦山崩塌及其隱患調查表礦山名稱:編號礦山編號+地質災害編號發生時間已發生( 年 月 日) 潛在崩塌坐標N:E:高程坡頂:m;坡底:m斜坡類型自然土質 自然巖質 人工巖質 人工土質崩塌類型傾倒式滑移式鼓脹式拉裂式錯斷式崩塌環境地質環境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微地貌時代巖性產狀構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緩坡陡坡平臺 土地利用耕地 草地
42、 園地 林地 建筑 其它危巖體特征分布高程(m)坡高(m)坡長(m)坡寬(m)厚度(m)體積(m3)規模等級坡度()坡向()巨型 大型 中型小型結構特征巖質結構類型厚度(m)裂隙組數(組)塊度(長寬高)全風化帶深度(m)卸荷裂縫深度(m)(m)整體塊狀 塊裂碎裂散體土質土的名稱及特征下伏基巖特征名稱密實度稠度巖性時代產狀埋深(m)密 中 稍 松現今變形破壞跡象名 稱部 位特征初現時間拉張裂縫剪切裂縫地面隆起地面沉降剝、墜落樹木歪斜建筑變形冒滲混水目前穩定程度穩定 較穩定 不穩定今后變化趨勢穩定 較穩定 不穩定堆積體特征長度(m)寬度(m)厚度(m)體積(m3)坡度()坡向()坡面形態凸 凹 直
43、 階目前穩定程度穩定 較穩定 不穩定今后變化趨勢穩定 較穩定 不穩定崩塌危害已造成危害死亡人數損壞房屋毀路(m)毀渠(m)其它危害直接損失(萬元)間接損失(萬元)戶 間災情等級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危害對象縣城 村鎮 居民點 學校 礦山 工廠 水庫 電站 農田 飲灌渠道公路 河流 鐵路 輸電線路 通訊設施 國防設施 其它:森林潛在危害威脅人數威脅財產(萬元)險情等級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危脅對象縣城 村鎮 居民點 學校 礦山 工廠 水庫 電站 農田 飲灌渠道公路 河流 鐵路 輸電線路 通訊設施 國防設施 其它:森林監測建議定期目視檢查 安裝簡易監測設施 地面位移監測 深部位移監測防治建議群測群防 專業
44、監測 搬遷避讓 工程治理 應急排危除險 立警示牌照片記錄補充說明調查人:記錄人:審核人: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表 B.2 礦山崩塌及其隱患調查表(續)崩塌及其隱患描述示意圖平面圖剖面圖B.4 礦山滑坡及其隱患調查表樣式見表 B.3表 B.3 礦山滑坡及其隱患調查表礦山名稱:編號發生時間已發生( 年 月 日)潛在滑坡坐標N:E:高程:坡頂m;坡腳:m滑坡類型推移式滑坡牽引式滑坡滑體性質巖質 碎塊石 土質滑坡環境地質環境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微地貌地下水類型巖性時代產狀構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 陡坡緩坡 平臺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潛水承壓水上層滯水原始斜坡坡高(m)坡度()控滑結構面類型層理面層內錯動帶片理或壁
45、理面 構造錯動帶節理裂隙面斷層覆蓋層與基巖接觸面 老滑面產狀坡形凸形 平直凹形 階狀滑坡基本特征外形特征長度(m)寬度(m)厚度(m)面積(m2)體積(m3)規模等級坡度()坡向()巨型 特大型大型 中型 小型平面形態半圓 矩形 舌形 不規則結構特征滑體特征滑床特征巖性結構碎石含量(%)塊度(cm)巖性時代產狀可辨層次零亂5510105050 滑面及滑帶特征形態埋深 (m)傾向()傾角()厚度(m)滑帶土名稱滑帶土性狀線形 弧形階形 起伏粘土 粉質粘土含礫粘土土地利用耕地草地 園地林地 建筑 其它變形活動特征現今變形跡象名 稱部 位特征初現時間拉張裂縫剝、墜落剪切裂縫樹木歪斜地面隆起建筑變形地
46、面沉降滲冒渾水變形活動階段初始蠕變階段 加速變形階段 劇烈變形階段 破壞階段 休止階段目前穩定狀況穩定 較穩定 不穩定發展趨勢分析穩定 較穩定 不穩定滑坡危害已造成危害死亡人數損壞房屋毀路(m)毀渠(m)其它危害直接損失(萬元)間接損失(萬元)戶間災情等級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危害對象縣城 村鎮 居民點 學校 礦山 工廠 水庫 電站 農田 飲灌渠道森林 公路 河流 鐵路 輸電線路 通訊設施 國防設施 其它:潛在危害威脅人數威脅財產(萬元)險情等級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危脅對象縣城 村鎮 居民點 學校 礦山 工廠 水庫 電站 農田 飲灌渠道森林 公路 河流 鐵路 輸電線路 通訊設施 國防設施 其它:監測
47、建議定期目視檢查 安裝簡易監測設施 地面位移監測 深部位移監測防治建議群測群防專業監測搬遷避讓工程治理應急排危除險立警示牌照片記錄補充說明調查人:記錄人:審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表 B.3 礦山滑坡及其隱患調查表續)滑坡及其隱患描述示意圖平面圖剖面圖B.5 礦山泥石流及其隱患調查表樣式見表 B.4。表 B.4 礦山泥石流及其隱患調查表礦山名稱:編號發生時間已發生( 年 月 日);潛在泥石流溝口位置N:E:高程m水動力類型暴雨 冰川 潰決 地下水溝口巨石大小(m)abc補給途徑面蝕 溝岸崩滑 溝底再搬運補給區位置上游 中游 下游溝口扇形地特征扇形地完整性(%)扇面沖淤變幅發展趨勢下切 淤高扇長(
48、m)扇寬(m)擴散角()擠壓大河河形彎曲主流偏移 主流偏移 主流只在高水位偏移 主流不偏地質構造頂溝斷層 過溝斷層 抬升區 沉降區 褶皺 單斜地震烈度(度)不良地質體情況滑坡活動程度嚴重 中等 輕微 一般規模大 中 小人工棄渣活動程度嚴重 中等 輕微 一般規模大 中 小自然堆積活動程度嚴重 中等 輕微 一般規模大 中 小土地利用(%)林地園地草地耕地建筑其它:防治措施有 無類型穩攔 排導 避繞 生物工程監測措施有 無類型雨情 泥位 專人值守危害對象縣城 村鎮 居民點 學校 礦山 工廠 水庫 電站 農田 飲灌渠道 森林公路 河流 鐵路 輸電線路 通訊設施 國防設施 其它:造成危害死亡人數(人)直
49、接經濟損失(萬元)災情等級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泥石流特征暴發頻率(次/年)泥石流類型泥流 泥石流 水石流溝谷型 山坡型沖出方量(m3)規模等級巨型 大型 中型 小型泥位(m)泥石流綜合評判1.不良地質現象嚴重 中等 輕微 一般2.補給段長度比(%)3.溝口扇形地大 中 小 無4.主溝縱坡()5.新構造影響強烈上升區 上升區 相對穩定區 沉降區6.植被覆蓋率(%)7.沖淤變幅(m)8.巖性因素土及軟巖 軟硬相間 風化和節理發育的硬巖 硬巖9.松散物儲量(104m3/km2)10.山坡坡度()11.溝槽橫斷面V 型谷(谷中谷、U 型谷)拓寬U 型谷復式斷面 平坦型12.松散物平均厚(m)13.
50、流域面積(km2)14.相對高差(m)15.堵塞程度嚴重 中等 輕微 無評分123456789101112131415總分易發程度高易發 中易發 低易發 不易發發展階段發育期 旺盛期 衰退期 停歇或終止期潛在危害威脅人數(人)威脅財產(萬元)險情等級特大型 大型 中型小型威脅對象縣城 村鎮 居民點 學校 礦山 工廠 水庫 電站 農田 飲灌渠道 森林 公路 河流 鐵路 輸電線路 通訊設施 國防設施 其它: 監測建議雨情 泥位 專人值守防治建議群測群防 專業監測 搬遷避讓 工程治理 應急排危除險 立警示牌照片記錄調查人:記錄人:審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表 B.4 礦山泥石流及其隱患調查表(續)泥石
51、流及其隱患描述示意圖平面圖剖面圖DB41/T2278202222B.6 泥石流溝嚴重程度(易發程度)數量化表樣式見表 B.5。表 B.5 泥石流溝嚴重程度(易發程度)數量化表序號影響因素權重量級劃分嚴重(A)得分中等(B)得分輕微(C)得分一般(D)得分1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為的)的嚴重程度0.159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蝕嚴重,多深層滑坡和大型崩塌,表土疏松,沖溝十分發育21崩塌滑坡發育,多淺層滑坡和中小型崩塌,有零星植被覆蓋,沖溝發育16有零星崩塌、滑坡和沖溝存在12無崩塌、滑坡、沖溝或發育輕微12泥沙沿程補給長度比(%)0.11860166030123010812(213)12126(213105)963(10552)63(52)15區域構造影響程度0.075強抬升區,六級以上地震區9抬升區,46 級地震區,有中小支斷層或無斷層7相對穩定區,4 級以下地震區,有小斷層5沉降區,構造影響小或無影響16流域植被覆蓋率(%)0.0676017河溝近期一次變幅(m)0.0622821610.24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 轉速器盤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及專用夾具
- 法蘭盤1加工工藝及鏜孔夾具設計【4張CAD圖紙+畢業論文+工藝卡】
- 轉子系統摩擦磨損實驗臺設計圖紙8張
- 汽車鈑金修復夾具裝配圖
- 梳子注塑模具CAD裝配圖
- 操縱桿支架鉆孔夾具CAD裝配圖
- 履帶式推土機SolidWorks三維圖
- 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智能窗簾系統SolidWorks三維圖
- 單邊輥自動送料裝置CAD裝配圖
- 大型圓柱形容器的旋轉支承裝置結構設計【9張CAD圖紙+畢業論文+SolidWorks三維圖】
- 頸部康復拉伸機CAD裝配圖
- 路錐自動裝車裝置CAD裝配圖
- 汽車變速箱鏜孔組合機床多軸箱CAD裝配圖
- 減震沖壓件模具CAD裝配圖
- 輪足復合式機器人的設計與研究【10張CAD圖紙+SolidWorks三維圖+開題報告+任務書】
相關資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