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a3jom"></tt>
    1. <tt id="a3jom"><noscript id="a3jom"></noscript></tt>

        <tt id="a3jom"></tt>

        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及啟示

        上傳人:仙*** 文檔編號:176807297 上傳時間:2022-12-24 格式:PPT 頁數:55 大?。?.23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及啟示_第1頁
        第1頁 / 共55頁
        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及啟示_第2頁
        第2頁 / 共55頁
        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及啟示_第3頁
        第3頁 / 共55頁
        資源描述:

        《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及啟示》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及啟示(5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研究的啟示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研究的啟示 一、一、2020世紀世界部分重要礦床發現史例世紀世界部分重要礦床發現史例 介紹介紹 二、國外典型礦床發現史研究的啟示二、國外典型礦床發現史研究的啟示一、20世紀世界部分重要礦床發現世紀世界部分重要礦床發現史例介紹史例介紹 (一)加拿大赫姆洛金礦床發現史(一)加拿大赫姆洛金礦床發現史(二)(二)美國卡拉馬祖銅礦床發現史美國卡拉馬祖銅礦床發現史 找礦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世界上一些大礦床的發現往往經歷了長期的時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如加拿大世界級的Hemlo金礦床的發現前后經歷了46年的勘查工作;澳大利亞西部礦業公司前后花費了20年時間才發

        2、現世界級的Olympic Dam 銅鈾金礦床,在第一個鉆孔見礦時已耗費3000萬加元。(一)、加拿大赫姆洛金礦床發現史(一)、加拿大赫姆洛金礦床發現史 加大赫姆洛(Hemlo)金礦床位于安大略省蘇必利爾湖東北巖。礦床發現于1981年,到目前為止至少已探明礦石儲量8000萬t,金的平均品位9.6g/t,約含黃金600t左右,是20世紀震驚全球的重大發現,礦床不僅儲量巨大,而且類型特殊,是過去未被人們認識和注意到的太古宙綠巖帶中的層控浸染型新型礦床。1、區域成礦背景和礦床地質特征 赫姆洛礦床在大地構造上位于加拿大地盾蘇必利爾湖構造省瓦瓦亞省新太古代東西向赤姆洛-赫倫灣綠巖帶的東部,該綠巖帶為一太古

        3、宙島弧,由強烈變形、變質的火山巖和火山沉積碎屑巖組成。該區區域地層呈東西向展布,基底為古老片麻巖,上覆太古宙變火山巖和變沉積巖相。太古宙地層分上、下兩個群,下部群主要由拉斑玄武質熔巖組成,上部群由中、酸性火山碎屑巖組成。赫姆洛金礦賦存于上部群中的火山碎屑巖與沉積巖的接觸帶中。礦區所在的這一部分綠巖帶長40km,寬30km,構成一個寬闊的東西向向斜。沿向斜軸有太古宙花崗巖體侵入,向斜兩翼為鎂鐵質火山巖。蘇必利爾湖剪切帶穿切該向斜軸部,在該段也稱赫姆洛剪切帶,在剪切帶兩側發育一系列次級構造,成為熱液活動的通道,赫姆洛金礦的主礦帶即沿該主斷裂面分布。赫姆洛主礦體由東礦帶、西礦帶、A礦帶和B礦帶組成,

        4、向西尚有零星不連續的其他礦帶。礦帶沿走向長2900m,向下延伸1300m,厚345m。礦體呈層狀,與巖層基本整合(圖I-1-1),容礦巖石為絹云母石英片巖,恢復其原巖為石英-長石-斑狀流紋巖/凝灰巖。礦石普遍具條帶狀構造,為細條帶狀含金的粉砂質酸性凝灰巖,主要礦石類型為黃鐵礦絹云母石英片巖,礦石中硫化物呈浸染狀分布,主要有黃鐵礦、輝鉬礦、閃鋅礦、黃銅礦和磁黃鐵礦等。金主要呈自然金出現,有少量方銻金礦。金礦物在巖石中分布均勻,粒度很細?。?20m),主要分布在石英-長石顆粒之間和黃鐵礦-脈石礦物的邊界上,也有在黃鐵礦的裂隙之中。礦床富As、Ba、Hg、Mo、S、Sb、Te、T1和V等,其中Mo平

        5、均品位可達0.1%。礦床中礦物種類極多,總共已發現的礦物在100種以上,其中輝鉬礦和呈綠色的含V、Cr、Ba的白云母與金礦化關系密切,成為金礦化的重要指示性礦物。礦床的主要熱液蝕變有鉀化、黃鐵礦化、硅化和絹云母化等。赫姆洛金礦床與傳統的產在太古宙綠巖帶下部基性巖石中的石英脈型金礦和產于綠巖帶上部條帶狀含鐵建造中的金礦不同,它是產在綠巖帶中部中、酸性火山沉積巖中,礦體沿層產出,形態規則,礦石品位均勻,具有同生層狀礦床的特征。但它的元素組合和圍巖蝕變又顯示出熱液礦床的某些特點,礦化帶又主要賦存于脆-韌性剪切帶中,等等,因此對它的成因就眾說紛紜。2、礦床勘查發現史 赫姆洛地區金礦勘查史可追溯到19世

        6、紀60年代。據記載印第安人摩西皮坎格1869年在赫倫灣附近發現了兩條含金石英脈,當時挖了礦坑并以水路運出一些金礦石。20世紀20年代,當時任赫姆洛火車站站長的萊柯爾在赫姆洛站正北的礦化剪切帶上挖了一些探槽,同時有一些人沿鐵路線進行了一些探礦活動。1931年安大略省礦業局的湯普森首次在該區進行比例尺為1:31680的填圖,并建議勘查馬尼圖瓦奇(Manitouwadge)地區和赫姆洛的東北地區。1944年,赫倫灣的探礦人員莫賽斯在穆斯湖北側發現了金礦化,他和萊柯爾一起完成大量探礦工作后,將產業轉讓給奧爾曼,奧爾曼與威廉斯圈占了11塊租地(即現在的拉克公司的地盤),1945年他們進行地表剝土、槽探,

        7、并打了15個鉆孔,其中一條探槽僅差數英尺而遺漏了主礦帶。鉆孔探及的假厚30m的剪切帶黃鐵礦化強烈部分化驗結果含金量低,最高僅3.7g。之后,蘇必利爾湖黃金礦業公司在鄰近威廉斯采場圈占了一些地段。曾在萊克黑德大學執教的佩奇根據該區巖石、構造有利于成礦和局部有金礦化,相信并指出該區有發現層狀類型金礦床的潛力。1947年蘇必利爾湖公司在NW-SE向穿過采場的剪切帶中施鉆16孔,曾探及含金11.5g/4.2m和5.3g/11.3m部分,但大多數鉆孔金礦化寬度較窄、價值較小,由于資金用盡,鉆探工作被迫停止。該公司的湯姆斯和蓋格爾對該區進行了放射性探測也證實了采場南部的金礦帶,但仍于年底放棄了鉆探。那年總

        8、估算獲礦石儲量31543t,品位7.75g/t,即含黃金0.245t。據此,泰克-休斯公司(即現在的泰克公司)曾于1951年初打算選定采場繼續鉆探,后因品位太低而放棄。直至1973年,少數探礦者先后在該區西段工作,共求得礦石15萬t,金品位6.53g/t,即含黃金0.98t。由于礦體規模較小,未能引起投資者的興趣。但威廉斯始終占有該區的西段,而該區的東段占有者幾經易手后,在1978年1月均放棄了,使之重新對公眾開放。在這期間,安大略省地調所于19671968年和19771978年進行了再次填圖,后者的填圖比例尺為1:15840,面積725km2,填圖工作報告于1980年1月公開發表,除詳細描述

        9、赫姆洛地區和赫倫灣地區地質情況外,還標出了已有的礦點,特別是標明了在后來發現的礦床以西約4km處有9.95g/t金的分析結果。這引起了兩位找礦者麥金農和拉奇的極大興趣。于是麥金農圈占了赫姆洛地區東段12塊租地,拉奇圈占了東段7塊租地。1980年初,他倆在一家汽車旅館偶然相遇,由于志同道合而決定聯合組建一家公司,于同年3月另又圈占了7塊租地,但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該地區進行找礦勘探,為此,他們到多倫多等地到處游說,甚至試圖轉讓這些租地,但均未引起大、小公司的興趣。后來他們通過咨詢地質師貝爾(D/Bell)等人的幫助,將其中17塊租地賣給了一家小公司科羅納(Corona)資源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理為

        10、德拉戈溫(N.Dragovan)女士,她雇用貝爾于1980年在公司的租地內進行找礦。貝爾首先收集資料,當時能獲得的大部分是30年前的資料,最新的是安大略省地調所幾年前完成的該區填圖報告和大比例尺航磁圖。在這幅航磁圖上,顯示咄一條較規則的異常帶,其對應位置是礦層下盤的鎂鐵質巖石(玄武巖)。貝爾認為它可能代表了這個植被覆蓋地區區域地層的產狀。公司同時進行電磁法和磁法則量以及地于化學測量。根據磁異常,貝爾選擇勘查靶區,據其找礦經驗,他認為該礦床屬層控型,于是一開始就按層布置鉆孔,1981年1月15日打了第一個鉆孔,接著又打了數十個鉆孔,在西礦帶獲礦石量75萬t,金品位僅3.1g/t,即含黃金2.3t

        11、。然后貝爾提出把勘探線東移,追索向東延伸的礦體。于是向東布鉆,在打了第75個鉆孔后于1981年5月6日終于在第76個鉆孔的102.59m處見到了3m厚的含金6.9g/t的礦體,再繼續往東追索,在第78孔再次見礦,厚約5m,金品位11g/t,這就是東礦帶的發現。貝爾在獲得第76、78孔巖芯分析結果時,對礦帶的產狀與延伸有了較確切的認識,于是又在東礦帶的西延部分施工,從此赫姆洛金礦得以沿正確的途徑逐步擴大。1981年底,該區獲得金品位7.15g/t的礦石儲量25萬t,即含黃金1.79t。這一消息一經公布,招來許多“淘金者”,30年前曾在此工作過的泰克公司重返該區,1981年底與科羅納公司聯合組成泰

        12、克-科羅納采礦公司,于1982年底求得礦石儲量130萬t,品位9.33g/t,即含黃金12.13t;1983年勘探工人向礦帶深部擴展,儲量大幅度增加,至年底共探明967萬t礦石,品位11.1g/t,即含黃金108.2t。拉克礦產公司的地質學家從科羅納公司的發展預見到該金礦帶有向其西北延伸的可能性,于是在緊挨泰克-科羅納公司租地的西邊買下威廉斯采場(現金赫姆洛礦區西段),于1982年初進入該區工作。他們首先在租地內進行踏勘性的地質填圖,確定區內的巖石類型和地質環境,然后進行航空電磁測量和磁法測量,并作地面檢查,包括甚低頻電磁測量、激發極化測量和磁力儀測量,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勘查靶區,以金剛石鉆進驗

        13、證激發極化異常,結果一鉆見礦。不久,拉克公司在泰克-科羅納公司租地的兩邊圈定出A礦帶。以后又相繼發現了沿A礦帶傾伏方向向下延伸的B礦帶和西邊的C礦帶。這樣,在一年多時間內,拉克公司就探得礦石儲量4200萬t,金平均品位6.2g/t,即有黃金儲量260.4t,成為幾乎擁有赫姆洛礦區一半黃金儲量的公司。除拉克公司外,1982年諾蘭達公司也進駐該區,他們于1982年7月發現礦帶,獲礦石儲量2500萬t,金平均品位8.7g/t,即有黃金儲量217.75t。至此,在赫姆洛地區已形成泰克-科羅納、拉克和諾蘭達三個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并隨著勘查工作的進展,逐漸揭示出三個公司分別勘探的礦帶實際上屬于同一個

        14、礦床的不同部分圖-1-2,泰克-科羅納公司主要占有礦床的東礦帶和西礦帶,黃金儲量合計106t;拉克公司占有礦床的A礦帶和C礦帶,金儲量261t;諾蘭達公司占有以上兩個公司之間的礦床下延部分,稱為上部礦和下部礦,有金儲量220t左右。1984年三個公司在已有2km長的地段內分別建立起三個礦山(泰克-科羅納公司的戴維爾貝爾礦山;拉克公司的威廉斯礦山;諾蘭達公司的戈爾登賈恩特礦山)和選廠,這樣,赫姆洛地區就成了加拿大最大的黃金產地。3 3、赫姆洛金礦的發現給予我們的經驗和、赫姆洛金礦的發現給予我們的經驗和啟示啟示 早就認為有找礦前景的赫姆洛地區,為什么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才發現這個規模巨大的金礦呢

        15、?它的發現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一直在該區指導找礦的貝爾在講述其找礦經驗貝爾在講述其找礦經驗時強調了三點:時強調了三點:一是找礦不要受某種成礦模式的限制;一是找礦不要受某種成礦模式的限制;二是要有財力支持其勘探;二是要有財力支持其勘探;三是要重視采樣化驗,不偏信一次結果。三是要重視采樣化驗,不偏信一次結果。在太古宙綠巖帶地區尋找下部層位基性巖內的石英脈型金礦,或尋找上部層位的含鐵建造中的金礦是世界各地得出的成礦模式,但在赫姆洛地區卻不然,其獨特的成礦環境形成火山巖與沿積巖之間的層控礦床。拉克公司根據博斯魁特和多揚兩個層控小礦床模式,認為順巖層走向能找到品位較高的金礦,貝爾據其經驗也認為礦床屬層控

        16、型,在對成礦背景做出比較切合實際的判斷后,他們不受已有模式的局限,大膽提出沿層找礦的戰備,正確地指導了該區的找礦,使之獲得重大突破。而赫姆洛地區的重大突破也拓寬了太古宙綠巖帶找金的領域,即不僅要尋找綠巖帶下部基性火山巖中的石英脈型金礦(如阿比提比綠巖帶中金礦),也要尋找綠巖帶上部含鐵建造型金礦(如加拿大西北地區柳屏金礦),還要尋找綠巖帶中部火山碎屑-沉積巖中層控浸染型金礦(如赫姆洛、博斯魁特、多揚金礦)。赫姆洛金礦不易被人們發現的另一個原因是礦床中明金極少,金呈非常微細的顆粒,浸染于絹云母石英片巖中,金的這種賦存形式給采樣和化驗分析工作帶來了困難,因而貝爾指出不能偏信一個試樣的一次分析結果。2

        17、0世紀50年代修公路時實際上已切出了該礦床的剖面,但一直未能辨認出來。100多年來,眾多公司和找礦人員均嫌該區金品位低而放棄。貝爾參與該區域找礦后,最初鉆進采樣分析品位也僅3.1g/t,但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根據該區金礦化特點進行全孔巖心采樣分析,在第76孔和第78孔見到金品位分別為6.9g/t和11g/t后,從而確信礦帶的經濟價值。當然,赫姆洛金礦發現與科羅納公司的財力支持是分不開的。貝爾在該區工作早期,曾向公司說明對這一類型金礦的評價需有較多的工作量,他得到了公司經理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盡管早期一個又一個鉆孔落空。但公司經理仍不斷籌資予以支持,所以貝爾深有感觸地說:“我的成功是幸運的,因為我

        18、得到公司方面的大力支持?!笨屏_納公司是個財力有限的小公司,但公司在打了75個鉆孔約12200m鉆探工作量后未見良好礦體的情況下仍不放棄,終于在第76孔見到了礦,這是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堅定的信心,才能不斷籌資去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冒險。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赫姆洛礦床的發現中,政府的地質填圖工作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安大略省礦業局和地調所多次、反復、詳細的地質填圖為該區找礦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地質資料。從1931年安大略省礦業局首次在該區進行的 1:31680比例尺的填圖,并建議勘查馬尼圖瓦奇和赫姆洛東北地區,到19671968年和19771978年1:15840比例尺的再次填圖和公開填圖工作報告,并標明

        19、含有9.95g/t金分析結果的礦點,推動了該區找礦的進程。(二)(二)美國卡拉馬祖銅礦床發美國卡拉馬祖銅礦床發現史現史 1965年在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發現的卡拉馬祖(kalamazoo)大型斑巖銅礦是斑巖銅礦史上的里程碑。美國斑巖銅礦專家J.D.洛厄爾等通過對老礦區圣馬紐埃(San Manuel)蝕變分帶識別和斷層的解釋不僅發現了卡拉馬祖礦床,而且以此為基礎與J.吉伯特一起于1970年創建了經典的斑巖銅礦同心圓狀熱液蝕變分帶模式。30多年來這個不朽的模式在全世界廣泛傳播,應用它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大量斑巖銅礦,為20世紀世界銅儲量大幅增加立下了汗馬功勞。1 1、礦床地質特征、礦床地質特征 卡拉馬

        20、祖銅礦位于亞利桑那州南部,是美國西南部斑巖銅礦集中區中的一個礦床,而且是已知馬紐埃礦床的另一半,卡拉馬祖礦床探明的礦石儲量5億t,銅品位0.73%,即含有銅金屬儲量365萬t。若與其的另一半圣馬紐埃礦床的銅儲量合計計算,則圣馬紐埃-克拉馬祖礦床銅金屬儲量為708萬t,平均銅品位0.730.75%。圣馬紐埃-克拉馬祖礦床賦存在白堊紀二長斑巖中,二長斑巖呈巖墻群和不規則狀巖體侵入到前寒武紀花崗巖巖基的石英二長巖內。在時間和空間上,和這次侵入活動有密切關系的斑巖銅礦的礦化作用,形成了圣馬紐埃-卡拉馬祖礦床及與其有關的同心狀蝕變帶。從中心往外的原生蝕變分帶,依次為鉀蝕變-似千枚巖化-泥巖化-青盤巖化。

        21、熱液系統看來是以二長斑巖巖墻群的中部為中心,但礦化在二長斑巖中的分布和在圍巖石英二長巖中的分布幾乎是相等的。主要礦石礦物以黃鐵礦、黃銅礦和輝鉬礦為主,表生硫化物有輝銅礦。硫化物呈細脈浸染狀散布在礦化巖石中。斑巖之上為早第三紀的克勞德伯斯特(Cloudburst)組,由安山巖與碎屑巖互層及火山碎屑巖組成;再往上為中第三紀的吉拉礫巖。兩個層組之間有沉積間斷并有安山巖脈和流紋巖脈的侵入。礦體形成以后,該區經歷多次構造活動,致使近于直立的礦體連續幾次向南西傾斜。區內斷層多為正斷層,主要為圣馬紐埃斷層,它把原生的礦床分割為基本對稱的兩部分圣馬紐埃礦床和卡拉馬祖礦床。2、礦床發現史 卡拉馬祖礦床位于圣馬紐

        22、埃礦床西南約3km處,為一隱伏的大型銅礦床。早在19世紀末,就在圣馬紐埃地區附近的“紅色山丘”中發現了礦化巖石,從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以后雖有少量的鉆探,但僅揭露了一些低品位的氧化帶,因而一度放棄,直至19431953年,進行了地質填圖和構造解釋,發現一小露頭礦,推測向下可能會發展成一個大的礦體,這樣才最終探明了圣馬紐埃礦床,獲礦石儲量4.57億t,含銅品位0.75%,即含有銅金屬343萬t。主要礦石礦物為黃銅礦、輝鉬礦、黃鐵礦,并含少量斑銅礦。找到圣馬紐埃礦床后,于19471958年,在圣馬紐埃西部覆蓋區(克拉馬祖地區)曾打了7口深度不等的鉆孔,以期尋找新的銅礦,但因為沒有打到工業礦石以及對

        23、礦床的地質特征認識不足,因而在一段時間內未在該區進一步找礦。直到1965年8月左右,由于進行深入的地質研究,特別是對圣馬紐埃銅礦熱液蝕變和構造的研究,才認識到可能存在克拉馬祖礦床,從而確定在該地區進行深入勘探,致使克拉馬祖銅礦得以發現。1)研究熱液蝕變 斑巖銅礦的熱液蝕變特征是普查斑巖銅礦的重要線索。圣馬紐埃-克拉馬祖銅礦的熱液蝕變在斑巖銅礦中是比較典型的。在克拉馬祖銅礦發現之前,對圣馬紐埃礦床的熱液蝕變曾做過大量研究工作,但對其蝕變帶的劃分、各蝕變帶的蝕變強度及彼此的關系卻有著不同看法,而對它的正確認識則是判斷克拉馬祖礦床存在的前提。1953年,G.M.施瓦茨劃分圣馬紐埃礦床的巖石蝕變為四種

        24、類型:高嶺石-明礬石蝕變;水云母-黃鐵礦蝕變;絹云母-黃鐵礦-黃銅礦蝕變;邊緣黑云母蝕變。也相應地劃分了4個蝕變帶。他認為高嶺-明礬石蝕變帶是熱液滲透最充分的地段,應為最強烈的蝕變帶,認為圣馬紐埃礦床是以高嶺石-明礬石蝕變帶為中心的蝕變體系,中心的蝕變程度最高,由中心向外蝕變強度依次減弱。但他對絹云母-黃鐵礦-黃銅礦蝕變帶只出現在高齡石-明礬石蝕變帶的南部覺得不好解釋。據他觀察,在一個豎井內見有許多石英-絹云母-黃鐵礦-輝鉬礦的細脈,有的細脈截切了早期的細脈,說明絹云母-黃鐵礦-黃銅礦蝕變形成于不同時期。于是他推斷這種蝕變可能沿構造發育的地區疊置于其他的蝕變類型之上?;谶@種看法,因此也就沒有

        25、認識到熱液蝕變體系的核部、各蝕變帶的關系及它們對稱情況。因而也不可能判斷出圣馬紐埃礦床僅是原始礦床的一半,還有一半尚未找到。所以施瓦茨在探討圣馬紐埃銅礦鄰近地區進一步找礦時,沒有提出明確的方向。十多年后,克拉馬祖銅礦床的勘探者J.D洛厄爾等根據野外觀察和巖石學工作,參考前人的工作成果,重新劃分、解釋了圣馬紐埃礦床的礦化分帶和熱液蝕變分帶(圖I-6-2,I-6-3)。他把礦化帶分為四個部分:(1)低品位中心帶:含銅品位0.3%,硫化物總含量低,大部分呈浸染狀產。黃鐵礦與黃銅礦之比約1:2。(2)礦帶:含銅品位0.5%1.0%,黃鐵礦與黃銅礦之比約為1:1。黃銅礦以浸染狀出現,黃鐵礦一般呈網格狀的

        26、細脈。(3)邊緣礦化帶:含銅品位0.1%0.5%,黃鐵礦與黃銅礦之比約10:1,黃鐵礦與黃銅礦呈細脈狀。(4)黃鐵礦帶:含銅品位0.01%0.1%,平均0.03%,黃鐵礦的含量達6%25%,平均約10%,黃鐵礦與石英-起以細脈狀產出。硫化物礦物的總含量從低品位中心帶的中心向外逐漸增加,直至黃鐵礦帶的內部,再向外則逐漸減少、銅的含量則以礦帶最多,向兩側逐漸減少。熱液蝕變的水平分帶為三部分,相接處有重疊現象,由內向外依次為:(1)內蝕變帶:由黑云母、鉀長石的蝕變所組成。包括礦化分帶的低品位中心帶和大部分礦帶。礦物組合為黑云母、鉀長石、石英、絹云母、硬石膏、黃鐵礦、黃銅礦和輝鉬礦。(2)石英-絹云母

        27、化蝕變帶:包括礦帶的外則、邊緣礦化帶及黃鐵礦帶。該帶的內側絹云母和黏土礦物比較多,向外水云母變得較多,普遍的黃鐵礦化是這個帶的一個特點,有的地段黃鐵礦含量竟達20%。該帶邊緣鏡鐵礦較多。(3)青盤巖化蝕變帶:這個帶中綠泥石、綠簾石很發育,并有少量碳酸鹽礦物和黃鐵礦以及微量的金和銀。黃鐵礦含量為4%。熱液蝕變的垂直分帶情況是:以黑云母、鉀長石內蝕變帶為核心,向上及向外依次為石英-絹云母化蝕變帶、青盤巖化蝕變帶所環繞,各帶在空間上形成大致圓筒形的對稱結構。各帶上部與下部的礦物組合情況有所變化。洛厄爾認為,內蝕變帶是一個強烈的鉀蝕變帶,三個蝕變帶相比它的蝕變強度最大。這個帶的主要蝕變礦物為黑云母和鉀

        28、長石。強列的鉀蝕變有改變二長斑巖為粗粒巖石的趨勢。前人的工作成果(S.C.克里西、J.J.赫姆利等)為洛厄爾等認識圣馬紐埃礦床內蝕變帶的礦物組合提供了根據,化學分析及實驗數據對他認識內蝕變帶是個強烈的鉀蝕變帶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認識到內蝕變帶是原生礦體的核部,原生礦體應以內蝕變帶為中心形成同心圓狀的礦化帶和蝕變帶。他根據礦體上覆巖層的傾斜情況及在上覆巖系覆蓋以前礦體亦遭剝蝕和傾斜等證據,判斷礦體至少傾斜了45,因為原生礦體的原始狀態大致近于直立,原生礦體的礦體帶和蝕變帶在空間上應大致為圓筒形的對稱結構。但圣馬紐埃蝕變帶和礦化帶卻是不對稱的,僅大致是原生圓筒形蝕變帶和礦化帶的一半

        29、。據此,他判斷還有一半蝕變帶和礦體克拉馬祖礦床被圣馬紐埃斷層錯斷移位而尚未發現。2)判斷斷層性質 圣馬紐埃-克拉馬祖礦區所發育的斷層皆為正斷層。其中,圣馬紐埃斷層是該區延伸最長的一個斷層,走向北面,傾向南西,該斷層在圣馬紐埃礦區附近為兩個高角度的正斷層所分割。圣馬紐埃斷層把原生礦床切割為兩部分圣馬紐埃礦床和克拉馬祖礦床,圣馬紐埃礦床位于斷層的下盤。這個斷層傾角較小,大部地地段其傾角小于45,在圣馬紐埃礦區平均傾角為25。對該斷層性質的認識,有較大的爭論,其中包括這樣小傾角的斷層是正斷層還是逆掩斷層的爭論,因為對該斷層性質的正確判斷會成為確定上盤的克拉馬祖礦床的找礦方向的根據。1953年以前,據

        30、施瓦茨等人的觀察,在斷層線西南鉆孔,揭露的地區內部有斷層存在,并在一個豎井中見到了礫巖與斑巖的接觸界線,為斷層接觸,見有57英尺的紅色斷層泥,斷層面傾向南西,傾角約15,在接觸線以下有一系列大致與圣馬紐埃斷層平行的斷層。據鉆孔所揭露的巖層剖面看,斑巖位于斷層的下盤而與上覆的礫巖相接觸。他們認為圣馬紐埃斷層是一個正斷層,并且推斷該斷層是在礫巖傾斜以前形成的。經過研究與對比,洛厄爾等人認為施瓦茨對斷層性質的判斷比較合乎邏輯,它應該是一個正斷層,上盤沿斷層傾向向下錯動,因此克拉馬祖礦體應位于圣馬紐埃礦體的西南方向 3)老資料的再分析、地球化學調查及礦床的發現 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首先重新檢查了194

        31、71958年間圣馬紐埃礦床以西的老鉆孔資料及巖心。發現其中四個鉆也已經穿過了弱的黃鐵礦、石英-絹云母蝕變帶,其中一個鉆孔已鉆到相當于圣馬紐埃礦床邊緣礦化帶的礦化巖石。同時,洛厄爾等人收集圣馬紐埃礦區鉆孔與圣馬紐埃斷層交點的標高,勾繪了斷層面的等高線圖。根據過去鉆孔所鉆到黃鐵礦帶的深度及與圣馬紐埃斷層面傾斜角度的關系大致地確定了圓筒狀的黃鐵礦帶的位置。在過去鉆孔的區域內進行了土壤地球化學調查,發現了一個輪廊清楚地銅-鉬異常和一個輪廊不大清楚的鐵異常。前者可能象征著含銅約0.04%的青盤巖蝕變帶的巖石;后者可能為青盤巖蝕變帶中黃鐵礦化巖石所引起。雖然土壤地球化學調查還不能直接判斷礦體的存在,但對確

        32、定礦體的可能位置卻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在以上工作基礎上設計了第一個鉆孔的位置。第一鉆依次穿過了吉拉礫巖、克勞德伯斯特組、青盤巖蝕變進入了石英-絹云母蝕變帶;在礦化分帶上,這個鉆孔相應地穿過了黃鐵礦帶和邊緣礦化帶,在2500英尺處打到了具有工業品位的礦石。之后,根據克拉馬祖礦體的長軸可能為NE57的推斷,以第一鉆為中心,鋪開了NE57、NW33的矩形勘探網。間距600英尺。由于把圣馬紐埃礦床礦帶的地質情況,成功地推到克拉馬祖地區,使每一個勘探鉆孔都打到了克拉馬祖礦體,結果較快地探明了克拉馬祖礦床。3、重要的啟示 1)在已知成礦帶或老礦區找礦要充分發揮老地質資料的作用 卡拉馬祖大型銅礦是在美國西南部

        33、斑巖銅礦集中區內找到的,是對老礦區圣馬紐埃礦床進行了詳細研究后勘探發現的。在礦床勘查中充分利用老礦區的老地質資料、老鉆孔資料和巖心,并用新的認識解釋老資料中出現的現象。在卡拉馬祖礦床勘探期間,重新檢查圣馬紐埃礦床周圍的未見礦的老鉆孔資料和巖心,發現這些老鉆孔實際上已穿過了一些熱液蝕變帶,從而為設計新鉆孔提供了依據。把老礦區的圣馬紐埃礦床的熱液蝕變分帶和礦化分帶等地質情況,運用到克拉馬祖地區,使每個勘探鉆孔都見礦,從而快速地探明了克拉馬祖礦床。2)礦床發現后,研究不停步,建立和完善斑巖銅礦蝕變分帶模式 克拉馬祖銅礦床的探明證實了對圣馬紐埃礦床地質構造、熱液蝕變等方面的認識基本是正確的,同時也為進

        34、一步全面深入研究圣馬紐埃-克拉馬祖熱液蝕變和礦化作用提供了條件。J.D.洛厄爾和J.吉伯特(1970)通過對亞利桑那州的圣馬紐埃-克拉馬祖等一些礦床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典型的斑巖銅礦模式。該模式是根據對卡拉馬祖-圣馬紐埃礦床的蝕變和礦物分帶的描述解釋建立的。圣馬紐埃-克拉馬祖礦床的熱液蝕變和礦化分布于二長斑巖脈群的中部,蝕變帶和礦化帶為同軸對稱。為了更好地反映各蝕變帶的特點及易于表達,洛厄爾將過去稱的內蝕變帶、石英-絹云母蝕變帶、青盤巖蝕變帶大致相應地改稱為鉀蝕變帶、似千枚巖蝕變帶、青盤巖蝕變帶。并在后兩個帶之間劃分出一個窄小的不連續的泥巖化帶。泥巖化帶的主要蝕變礦物是高嶺石和蒙脫石,這個帶中黃

        35、鐵礦比較普遍,但與似千枚巖化帶相比其含量有所減少,一般呈細脈狀產出。從礦化分帶看,劃分為低品位中心、礦帶、邊緣礦化帶和黃鐵礦帶。二、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研究的啟示二、世界典型礦床發現史研究的啟示(一)王文等人(2004)(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對國外(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美國、愛爾蘭等27個國家)19502000年之間所勘查的70個典型礦床發現規律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成果和認識:成果方面 1、前期工作基礎的重要性 1、前期工作基礎的重要性 在研究的70個礦床中,有62個的礦床的發現都有前期的工作基礎(89%),完全沒有任何線索的地區發現的只有7個(11%)2 2、在找礦區域選擇、技術應用方面

        36、在找礦區域選擇、技術應用方面 在老礦區周圍、深部或已知的成礦帶附近找到礦床占41%;僅靠單一技術或主要以一種技術進行勘勘探找礦的有24個,占34.3%;采用幾種技術綜合找礦的有46個,占65.7%3、資料再開發方面 統計的 70個礦床中,存在資料再開發的有19個,占27.1%,這些文獻研究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勘探指導作用。資料再開發可以表現為兩類,一類是在對以往的資料重新解釋,如1989年發現的美國阿拉斯加布里斯托爾灣地區一大型斑巖銅金礦床一卵石灘礦床,該區露頭很少,以前沒有已知礦點,聯合礦冶公司地質人員對已發表的圖件和報告進行建模和解釋而獲得勘探突破;另一類是對已知礦點重新評價。山東招遠謝家溝

        37、金礦的勘查過程(王建國)4、勘探程序 合適的礦床勘查程序是礦床發現的必要條件,根據聯合國與西方國家的勘查程序分類標準,礦產勘查分為對應的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詳細勘探四個階段。對70個典型礦床的勘查程序統計表明,勘查實踐中存在跨階段勘探現象,有些礦床在進行完一個階段如普查階段后,可跳過一般勘探階段而直接進入詳細勘探階段。其中勘探完成后只經歷了2個階段的礦床有29個,占41.4;三個階段的有22個,占31.4%;經歷完整踏勘、普查,一般勘探和詳細勘探四個階段的只有9個,占12.9;勘探階段出項反復的有10個,占14.3。、勘查組織方面 礦床勘查的組織單位以公司為主,政府通過做好基礎性調查工作以鼓

        38、勵各種公司進行找礦勘探或直接與勘探公司進行聯合勘探。合作勘查的情況,包括政府與公司合作,公司與公司組成聯合勘探公司或進行一項合作勘探項目。在已有資料記錄的57個礦床中,有5個是由個人(地質學家或找礦人等)與公司合作進行,占9;有四個是政府地調機構單獨進行或在進行普查等基礎地調時發現的,占14;有16個是勘探公司之間聯合進行的,占28;有24個是由單個公司發現的,占42(圖三)幾點認識:、公司在礦床勘查中起主要作用(占)。地調機構雖公司在礦床勘查中起主要作用(占)。地調機構雖然有時也直接參與找礦,但主要是進行基礎地質工作;然有時也直接參與找礦,但主要是進行基礎地質工作;、理論上礦產勘查應遵循循序

        39、漸進(按階段)的程序,但市、理論上礦產勘查應遵循循序漸進(按階段)的程序,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勘查實踐表明勘查行為往往是跨階段進行的;場經濟體制下的勘查實踐表明勘查行為往往是跨階段進行的;、資料再開發、老礦區外圍找礦(就礦找礦)具有較大的找、資料再開發、老礦區外圍找礦(就礦找礦)具有較大的找礦成功率()。因而在老礦區周圍、已知的的成礦帶附礦成功率()。因而在老礦區周圍、已知的的成礦帶附近找礦是非常有效的找礦捷徑;近找礦是非常有效的找礦捷徑;、綜合勘查技術的應用在礦床勘查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綜合勘查技術的應用在礦床勘查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占)。(占)。5 5、對成礦規律的研究和正確認識是礦產勘

        40、查取得突破的重要、對成礦規律的研究和正確認識是礦產勘查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徑。途徑。(二)胡云中、候增謙等人(二)胡云中、候增謙等人(1998)在對國外固體礦產勘查)在對國外固體礦產勘查經驗和巨型礦床的發現歷史研究后,認為以下方面對我國礦經驗和巨型礦床的發現歷史研究后,認為以下方面對我國礦產勘查和找礦有重要啟示產勘查和找礦有重要啟示:1.地、物、化、遙綜合方法運用和鉆探驗證,是現代找隱伏地、物、化、遙綜合方法運用和鉆探驗證,是現代找隱伏礦勘查的基本手段礦勘查的基本手段 這些金屬礦床的發現,其手段和方法并非獨特,關鍵在于地、物、化、遙綜合方法及組合的合理應用和多參量信息綜合分析、找礦模型的建立。地質

        41、方法包括常規的地質測量、各種比例尺的地質填圖和成礦預測。大量野外地質觀察和多參量系統填圖是找礦的重要手段。如北美發現的金礦約75%是由綜合運用地質填圖和鉆探發現的。2.客觀實際的礦床模式對礦產勘查有重大指導作用客觀實際的礦床模式對礦產勘查有重大指導作用 礦床模式是一組相似礦床特征的系統整理,并歸納出具一定理性認識的反映該類型礦床特性的標準式樣。由此而成為礦產勘查和評價的有效工具,尤其是斑巖銅礦模式和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模式在北美和南美的礦產勘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智利埃斯康迪達超大型斑巖銅礦,就是利用斑巖銅礦系統的礦化和硅酸鹽同心帶狀模式和熱液系統,以其系統的外環作為勘查目標,層層逼近礦化核

        42、心,從而發現巨型斑巖銅礦。加拿大盧維庫爾超大型黃鐵礦型銅礦床,則是依據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雙層結構和“下脈上層”模式發現的。3.新理論的誕生和新思路的提出,往往導致一批新礦新理論的誕生和新思路的提出,往往導致一批新礦床的發現床的發現 濁積巖金礦新概念的提出,導致了世界范圍內晚元古界至早古生界中濁積巖系內金礦床的大量發現。綠巖帶金礦雖是傳統的成因類型,但金礦賦存形式研究的突破,極大地擴展了人們的找礦思路,即在太古界下部基性巖石中尋找石英脈型金礦,中部尋找條帶狀含鐵建造型金礦,上部巨厚中酸性一沉積巖中尋找層控浸染型金礦,大大促進了礦產的綜合勘查,擴大了找礦前景。美國卡林型金礦深部發現大而富的硫化物金礦,據此提出的卡林金礦深部找尋硫化物富金礦體新思路開創了全球性礦帶深部找礦新局面。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網站客服QQ:2846424093或766697812

        copyright@ 2020-2023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512-65154990  

        備案號:蘇ICP備12009002號-6   經營許可證:蘇B2-20200052  蘇公網安備:32050602011098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特级毛片a片全部免费播,特级毛片a片全部免费观看,特级毛片免费无码不卡观看,特级全黄a片高清视频

        <tt id="a3jom"></tt>
        1. <tt id="a3jom"><noscript id="a3jom"></noscript></tt>

            <tt id="a3jom"></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