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變壓器繞線機機械結構設計【15張CAD圖紙+畢業論文+三維圖】
高壓變壓器繞線機機械結構設計【15張CAD圖紙+畢業論文+三維圖】,15張CAD圖紙+畢業論文+三維圖,高壓,變壓器,繞線機,機械,結構設計,15,CAD,圖紙,畢業論文,三維
高絕緣變壓器繞線機機械結構設計 III摘 要變壓器在電氣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內的變壓器繞線技術還遠落后于國外,絕大部分依靠人力或半自動化技術,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制造業自動化大勢所趨,在企業里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因此,本文對變壓器繞線機進行了研究與設計。本文根據分析改進了變壓器繞線機機械系統,根據所確立基本原理和技術指標進行了高效絕緣變壓器繞線機的總體設計,描述了其繞線過程。接著對每個功能模塊進行了設計,確定了基本部件的選用,確定了幾大功能部件,分別是:自動張力裝置,自動繞線裝置,自動切割裝置,自動布線裝置。本文利用SOLIDWORKS軟件完成變壓器繞線機的3D總體設計圖,然后利用三維SOLIDWORKS完成繞線機二維圖的導出。關鍵詞:全自動繞線機;結構設計;自動布線裝置AbstractThe transformer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ectrical industry, the domestic line around the transformer is far behind foreign countries, most rely on human or semi auto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in the enterpris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refore,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machine.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system of transformer winding machine i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index,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winding machine of the high efficiency insulation transformer is described. Then the design of each module, th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basic components, determination of several functional components, namely: automatic tension device, automatic winding device, automatic cutting device, automatic wiring device.In this paper, SOLIDWORKS software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machine 3D, and then use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WORKS to complete the two-dimensional drawing of the winding machine.Key words: 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 structural design; automatic wiring device目 錄摘 要IAbstractII目 錄III第一章 緒論11.1研究背景及意義11.2 國內外發展狀況21.1.1 國外發展狀況21.1.2 國內發展狀況21.3 本文的研究內容31.4 論文的結構3第二章 總體方案的確定42.1總體方案確定42.2 設計理念42.3全自動繞線機原理方案確定52.4機構設計功能62.5本章小結6第三章 布線機構的設計計算73.1直線導軌與滑塊的選擇73.2傳動同步帶選擇與相應帶輪的設計103.3 伺服電機的選擇與傳動帶輪的設計103.4 本章小結12第四章 變壓器繞線機三維建模的設計134.1 Solidworks軟件簡介134.2 鋁型材的造型144.3 張力器固定板的造型154.4 繞線電機支架的造型154.5 布線模組墊塊的造型164.6 切線機構固定板174.7 繞線軸承座的造型184.7 高壓變壓器繞線機的裝配184.8 三維向二維的轉換204.10 本章小結23結論與展望24結論24展望24參考文獻25致謝27I第一章 緒論第一章 緒論1.1研究背景及意義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隨著這幾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不管是家庭還是工業,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大。眾所周知,電力的傳輸與變壓離不開一個基礎部件,那就是變壓器,變壓器在電力行業不可動搖的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當然它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這些年,我國對變壓器的生產質量及生產效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生產高效的變壓器也勢在必行。因此,為了達到國家對變壓器的高要求,我們必須努力研究生產出高性能的變壓器制造設備。變壓器一般由鐵芯、外殼、線圈及絕緣材料組成,在線圈制造的眾多工序里面,變壓器的繞制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變壓器的性能。它既決定了變壓器的主要經濟指標(外形尺寸、損耗、重量等),也決定了主要質量指標(如機械性能、絕緣性能、耐熱性能等)。在最早的線圈繞制工序中,需要有人手動的將導線和絕緣層繞到線圈上,原始工藝生產出來的線圈存在很多問題,不僅生產效率低,批量生產的線圈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標準。另外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加之變壓器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的價格空間的壓縮,原本主要依靠低人工優勢的企業生存壓力加大,當一個企業缺乏有足夠工作經驗的繞線員時,這會給變壓器繞線品質帶來非常大的風險。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全自動變壓器繞線機也逐步推向市場,這種全自動高效變壓器繞線機將盡可能減少人工的參與,人工操作起來也越來越方便輕松,不僅能節約成本,又能提高效率和生產質量,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本論文研究的是全自動高效變壓器繞線機,采用自動張力控制的自動繞線系統,并通過左右布線模組的左右來回運動實現均勻繞線,最后剪線機構實現自動分剪,實現半自動化。1.2 國內外發展狀況 1.1.1 國外發展狀況在繞線機的研究領域,國外較國內成熟很多,目前國外繞線機制造技術相當先進,正是由于其高水平高質量的繞線工藝,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價格比國內繞線機高出十幾倍。日本繞線機的制造水平一直處于世界前沿,外觀設計非常人性化,功能齊全,市場上很受歡迎。一般可繞0.022mm的線徑,繞線幅度080mm,甚至有些可以達到100mm,線圈轉動直徑可達150mm,繞線精度0.0010.01mm1。日本主要致力于全自動繞線機的研發與生產,滿足高品質、高效率的市場需求,而且可以實現多工位的同時工作。歐美生產的繞線機以其優越的質量和精細的操作備受歡迎,易操作且質量穩定。不難發現,這現年來,國外對繞線機的研究重點放在控制系統上。1.1.2 國內發展狀況國內繞線機的起步明顯比較晚,國內市場上依舊存在許多人工繞線機或半自動繞線機,然而有數據顯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線圈在中國制造,所以中國有很多繞線機生產企業2。由于人工繞線機或半自動繞線機的先天不足,企業越來越多愿意使用進口全自動繞線機,在這個大環境下,國內繞線機行業開始自主研發并開始大量引進日德等國家的先進技術,現在已經具備生產全自動繞線機的能力。但是同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落后接近十年,繞線的效率、質量、可靠性、成本一直處于劣勢,仍有很多企業堅持使用進口繞線機。近年來,國內許多知名學者對變壓器繞線機進行了相應研究,例如浙江大學的劉洪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的王偉明及王敏等人,這些研究都大大提高了國內繞線機的生產質量及效率。目前國內繞線機還存在幾個方面需要改進和完善。首先,對繞線機機械結構進行改進,提高繞線機的可靠性和生產效率;其次,對繞線機的控制系統加以改進,使各個部件工作配合更準確,提高繞線的質量;最后,多加入新技術、新思維到設計中,生產出比國外還好的變壓器繞線機。1.3 本文的研究內容變壓器繞線機自動化是目前的演變趨勢,許多企業會添加購買自動化設備對現有的繞線機升級改良,有的也會自己設計制造全自動繞線機3。本文結合現有的變壓器繞線機設計構思,加入翻邊設計,設計出全自動高效絕緣變壓器繞線機,不僅能實現全自動的繞線過程,同時能確保繞線質量。本文對整個變壓器繞線機機械結構進行了設計,最終目的是生產裝配出可實現全自動的繞線設備。本文對變壓器繞線機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總結國內外研究成果,結合生產實際,適當改進,設計了一種能的全自動高效繞線機。論文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變壓器功能研究,確定了系統工作原理以及方案,并根據原理方案對變壓器繞線機的總體結構進行設計。(2)主要結構的選型,包括伺服電機的選型,同步帶,聯軸器的選型,氣缸的選型。(3)分別對變壓器繞線機布線模組裝置、自動繞線裝置、自動切割裝置的主要結構進行了設計。(4)運用SOLIDWORKS軟件完成變壓器繞線機整體結構的設計。1.4 論文的結構第一章:緒論,簡單闡述了本論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國內外的發展狀況以及本文得主要研究內容。第二章:總體方案的確定,用3D圖展示了總體方案的設計,并對設計理念進行了闡述,接著對原理方案進行了確定,最后對結構設計功能進行了簡單的描述。第三章:主要部件的選型,對電機、絲桿、聯軸器進行選型,確定其型號參數等。第四章:布線模組裝置、自動繞線裝置、自動切割裝置的主要結構進行了設計。第五章:運用SOLIDWORKS完成變壓器繞線機的三維建模設計。第六章:結論,對本論文的設計進行總結,并提出了未來的工作展望。1第二章 總體方案的確定第二章 總體方案的確定2.1總體方案確定總體方案如圖2-1所示圖2-1 總體設計圖整機包括自動繞線裝置,自動剪線裝置、自動布線裝置,張力器張緊裝置。本機線從張力器中引出,張力器的作用是保證繞線的松緊度始終保持一致;然后通過布線裝置的導線口到達繞線裝置處實現全自動繞線,繞線完成后自動剪線裝置完成自動剪線。2.2 設計理念本文在原有的全自動變壓器繞線機基礎上加以改進和重新設計,加入功能,防止電壓急劇偏高帶來危險,并且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該系統用于自動繞線,應當遵循以下設計理念:(1)高效性變壓器主要用于電力輸送過程中的變壓,有效減少電能的消耗,是電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我國國土廣闊,人口眾多,電力市場廣闊,變壓器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如果能提高變壓器的生產效率,生產精度,便能搶占市場先機,降低成本,做到成本領先。(2)智能性智能化作為21世紀的主導潮流,慢慢地成為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要求,也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它能大大減少人工成本,并且提高產量的同時質量也能得到保障4。該設備從繞線,貼絕緣層到翻邊都是自動實現的,機械手以及一些輔助機構的加入使得機器能準確的運行。(3)準確性變壓器的繞制對工藝有很高的要求,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功能,而且很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導線和導線之間必須足夠的絕緣,也就是說絕緣層不能有縫隙,本設計采用一層絕緣膜兩邊的設計,有效的保證了繞制的準確性。2.3全自動繞線機原理方案確定原理方案是指從原理角度出發對機械系統進行,機械設計的原理性設計關系到機械最后生產工藝的順利進行,可以說直接決定了設計的好壞,所以在進行整體的設計時加入原理方案的確定,這也是總體設計里面的關鍵內容5。在進行原理方案設計師應首先明確設計的背景,任務,目的及要求。明確容易出現的影響變量,包括內部結構的作用和影響,外部環境對產品的作用及影響。其次應該分模塊了解各個部件的設計目的以及底線的功能,盡可能將各個部件的功能連接起來,做到完整統一,同時也要明確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找出解決方案,方便后續的設計。當我們在做任何的產品設計時,都要全面的分析,提出盡可能多的設計方案,然后對每個方案進行分析和比較,保留好的部分,改進不好的部分,經過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最后確定最優的原理方案6。通過對要實現的功能進行分析,選出最佳方案。要想保證變壓器繞線機的高品質必須做到以下兩個方面:(1)精準地控制變壓器繞線機送線工藝,繞線工藝,排線工藝,每個工藝過程有機統一,這樣就能生產出合格的變壓器線圈7。(2)在繞制過程中始終對繞線質量進行監控,當出現紕漏時及時進行修正,這樣就可以保證每次繞制的產品統一高品質。2.4機構設計功能(1)自動布線機構自動布線機構采用伺服電機帶動同步帶的形式完成線的均勻排布,通過同步帶的往復運動完成繞線的均勻性。(2)自動繞線機構伺服電機帶動線圈選裝實現自動繞線。(3)自動剪線機構自動切割機構這里指割斷機構,當線圈繞完成之后,通過刀片完成剪線工作。2.5本章小結本章對變壓器繞線機進行了整體的機械結構方案的設計,以確保系統的可行性。然后對設計理念進行了闡述,設計始終堅持高效性,智能性,準確性原則,實現全自動繞線。接著對繞線機原理方案進行了確定,最后對機構設計功能進行分別描述,主要分為四個機構模塊,即自動張力機構,自動繞線機構,自動切割機構,機構。下一章將對各個機構分別設計。5結論與展望第三章 布線機構的設計計算3.1直線導軌與滑塊的選擇計算條件:估算張力器質量為,剪線機構質量,滑塊上固定板質量約。按設計要求,滑塊的最大速度,滑塊運動時由靜止至最大速度時間,勻速時間,減速時間,運動行程,加速度,。速度時間關系圖如圖3-1所示。圖3-1 速度時間關系圖設計計算:由已知條件可計算出,。(一)每個滑塊負荷的大小計算1) 等速時,徑向負荷大小2) 左行加速時,徑向負荷大小3) 左行減速時,徑向負荷大小4) 右行加速時,徑向負荷大小5) 右行減速時,徑向負荷大?。ǘ┑刃ж摵傻挠嬎?) 等速時2) 左行加速時3) 左行減速時4) 右行加速時5) 右行減速時(三)擬選用導軌滑塊型號為H20FN(TBI直線導軌手冊) 基本額定動負荷:,基本額定靜負荷:。(四)靜安全系數計算由以上計算可以得知,最大等效負載為,故安全系數應為:(五)每個滑塊的平均負荷計算(六)額定壽命的計算表3.1 負載系數振動沖擊速度(V)振動(G)微 小 大 查負載系數表3.1,取負載系數 。根據直線導軌的額定壽命計算公式,分別計算各導軌滑塊的壽命如下:故直線導軌的壽命為:。按每分鐘往復次數,折算成壽命時間為:滿足需求。3.2傳動同步帶選擇與相應帶輪的設計傳動同步帶的選擇根據實際結構情況選為:周節制帶L型,帶寬為19.1mm。相應帶輪根據實際結構需要的設計見附圖。3.3 伺服電機的選擇與傳動帶輪的設計計算條件:由上幾節計算,導軌滑塊上移動單位質量共約,運輸同步帶輪直徑為,負載與滑臺摩擦系數,電機處帶輪齒數比為,負載最高速度,加速度。傳動結構圖如圖3-2所示:圖3-2 伸縮軸傳動結構圖設計計算:(一)計算折算到電機軸上的轉動慣量按照負載慣量3倍電機轉子慣量的原則,則(二)計算電機驅動負載所需要的扭矩克服摩擦力所需要轉矩加速時所需轉矩伺服電機額定轉矩,最大扭矩。(三)計算電機所需轉速根據以上計算分析,結合結構實際選擇ECMA-C0807.電機處傳動同步帶型號為:圓弧型5M,帶寬20mm。相應帶輪結構見附圖。3.4 本章小結本章對布線模組部分進行了設計。結合計算對同步帶,電機等進行了選型,以及結合實際對帶輪進行了設計。然后用Solidworks畫出三維圖見圖3-3,用AutoCAD畫出二維圖(見附圖)。圖3-3 機械手手臂伸縮部分第四章 變壓器繞線機三維建模的設計4.1 Solidworks軟件簡介首先我要對Solidworks進行介紹一下,它是一種先進的,智能化的參變量式CAD設計軟件,在業界被稱為“3D機械設計方案的領先者”,易學易用,界面友好,功能強大,在機械制圖和結構設計領域,掌握和使用Solidworks已經成為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與傳統的2D機械制圖相比,參變量式CAD設計軟件具有許多優越性,是當代機械制圖設計軟件的主流和發展方向。傳統的CAD設計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關系,從正視,側視,俯視等角度,根據投影,透視效果逐步繪出所需要的各個單元,然后標注相應尺寸,這就要求制圖和看圖人員都必須具備良好的繪圖和三維空間想象能力。如果標注尺寸發生變化,幾何圖形的尺寸不會同步變更;如果改變了幾何圖行,其標注尺寸也不會發生變化,還要重新繪制,標注,因此繪圖工作相當繁重。參變量式CAD設計軟件,是參數式和變量式的統稱。在繪制完草圖后,可以加入尺寸等數值限制條件和其他幾何限制條件,讓草圖進入完全定義狀態,這就是參數式模式。由于軟件自動加入了關聯屬性,如果修改了標注尺寸,幾何圖形的尺寸就會同步更新。也可以暫時不充分的限制條件,讓草圖處于欠定義狀態,這就是變量式操作模態。Solidworks模形由零件,裝配體和工程圖等文件組成,沒有生成零件之前的圖紙稱為草圖。由2D,3D草圖直接生成3D模形和工程圖時,如果修改了草圖的標注尺寸,其3D模形和工程圖會同步更新;相反,如果修改了工程圖的標注尺寸,其3D模形和草圖也會同步更新。軟件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大大減少了設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常,從打開一個零件文件或建立一個新零件文件開始,繪制草圖、生成基體特征、然后在模型上添加更多的特征,生成零件。也可以從其他軟件導入曲面或幾何實體開始,編輯特征,生成零件和裝配體工程圖。這是常用的設計方法,也就是自下而上的設計方法。草圖繪制從零件文件開始,對于一個新的產品設計,要首先建立零件文件。由于零件、裝配體及工程圖的相關性,所以當其中一個視圖改變時,其他兩個視圖也會自動改變。SolidWorks2014允許自定義功能,選擇菜單欄中的“工具”-“選擇”命令,可以顯示.定義”系統選項”和”文件屬性”選項卡.SolidWorks2014可以自動保存工作.自動恢復功能可以自動保存零件,裝配體或工程圖文件的信息,在系統死機時不會丟失數據.如果設定此選項,則選擇”工具”_”選項”菜單命令.在”系統選項”選項卡上,單擊”備份”選項,選擇”每(n)次更改后,自動恢復信息”復選框,然后設定信息自動保存前應發生的變更次數.SolidWorks2014具有很強的文件交換功能,可以輸入,輸出數十種文件格式,可以與AutoCAD,pro/ENGINEER,Solid Edge,CAM等軟件很方便地進行文件交換。SolidWorks2014在草圖繪制模式及工程圖中提供顯示網格線和捕捉網格線功能??蓪⒕W格線與模型邊線對齊,還可捕捉到角度。網格線和捕捉功能在SolidWorks2014中不太使用,因為SolidWorks是參變量軟件,尺寸和幾何關系已提供了所需的精度。4.2 鋁型材的造型下面簡述一下鋁型材的造型的基本造型過程:1、單擊新建零件模板,選用公制模板。2、按規定尺寸草繪圖形使用“拉伸凸臺”命令拉伸出實體并指定長度。3、在菜單欄的“切除”指令進行倒角。4、然后依次通過拉伸、倒角、抽殼指令完成鋁型材的三維建模。5、如圖4-1 鋁型材圖4-1 鋁型材造型4.3 張力器固定板的造型1、單擊新建零件,選用公制模板。2、按規定尺寸草繪圖形使用“拉伸”命令拉伸出實體并指定長度。3、在實體表面草繪外帶花紋圖形,用拉伸命令進行切除材料。4、選擇上步切除實體特征,單擊陣列功能,以方向為參考進行陣列,輸入個數5、確定保存到工作目錄下。6、如圖4-2張力器固定板。圖4-2 張力器固定板造型4.4 繞線電機支架的造型下面簡述一下繞線電機支架的造型的基本造型過程:1、單擊新建零件,選用公制模板。2、根據建模需要,選擇前視基準面,草繪要求圖形。3、然后利用拉伸切除指令完成修改。4、對零件進行倒角處理,進一步美觀。5、完成后保存到工作目錄下。6、如圖4-3 繞線電機支架。圖4-3 繞線電機支架造型4.5 布線模組墊塊的造型下面簡述一下布線模組墊塊的造型的基本造型過程:1、單擊新建零件,選用公制模板。2、根據建模需要,選擇前視基準面,草繪要求圖形。3、首先構建前叉下部結構,單擊“特征” “旋轉”命令,得出實體。5、完成后保存到工作目錄下。6、如圖4-4 布線模組墊塊。圖4-4 布線模組墊塊造型4.6 切線機構固定板下面簡述一下切線機構固定板的造型的基本造型過程,切線機構固定板結構簡單,主要通過拉伸、抽殼、倒角命令完成,完成后保存到工作目錄下,如圖4-5 切線機構固定板圖4-5 切線機構固定板造型4.7 繞線軸承座的造型下面簡述一下繞線軸承座的造型的基本造型過程:主要通過拉伸、抽殼、倒角命令完成,完成后保存到工作目錄下,如圖4-6 電器柜圖4-6 繞線軸承座造型其它部件的造型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詳細說明。4.7 高壓變壓器繞線機的裝配零件設計好了,可以將其在組建模式下通過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從而造成一個組件或完整產品模型。零件裝配需要在專門的組件設計模式下進行。在SolidWorks2014 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創建一個組件設計文件:單擊新建按鈕,打開“新建”對話框。在“類型”選項組中選擇“組件”單選按鈕,在“子類型”選項組中尋則“設計”單選按鈕,在“名稱”文本框中輸入組件名稱,清除“使用缺省模板”復選框,然后單擊“確定”按鈕。彈出“新建文件選項”對話框。從“模板”選項組的列表框中選擇“mmns _SLDASM_design”,單擊“確定”按鈕。在組件設計中(裝配設計),主要有兩種主流設計思路,即自底向上設計和自頂而下設計。通俗一點而言,前者是將已設計好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的裝配方式添加到裝配體中;而后者則是從頂層的產品結構著手,由頂層的產品結構傳遞設計規范到所有相關子系統,從而有利于高效地對整個設計流程項目進行協作管理。在組件設計模式下,系統允許采用多種方法將元件添加到組件,包括使用放置定義集(簡稱約束集)和使用元件界面自動放置等。通常元件放置根據放置定義集而定,這些集合決定了元件與組件的相關方式及位置,這些集既可以是由用戶定義的,也可以是預定義的。用戶定義的約束集含有0個或多個約束;預定義約束集(也叫連接)具有預定義數目的約束。約束放置是較為常用的裝配方式。在 SolidWorks2014元件放置操控板的約束列表框中,提供了多種放置約束的類型選項,包括缺省、固定、曲面上的邊、曲面上的點、直線上的點、相切、坐標系、插入、匹配、對其、和自動。在使用約束放置選項時,需要注意約束放置的一般原則及注意事項。例如,“匹配”約束或“對齊”約束的一組參照的類型要相同(平面對平面、旋轉對旋轉、點對點、軸對軸);一次只能添加一個也是,譬如不能使用一個單一的“匹配”約束選項將一個零件上的兩個不同的平面與另一個零件上的兩個不同的平面配對,二必須定義兩個單獨的“匹配”約束;元件的裝配需要定義放置約束集,放置約束集由若干個放置約束構成,用來組合定義元件的放置和方向。最后我們得到的高壓變壓器繞線機的三維圖如圖4-7所示圖4-7 高壓變壓器繞線機三維造型4.8 三維向二維的轉換SolidWorks作為一套功能強大的計算機輔助繪圖和設計軟件,可以建立零件的三維實體圖,三維裝配體圖及二維工程圖,且大多數生產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對二維繪圖軟件,如autocad,caxa電子圖版,等更加熟悉,而且二維軟件在繪制,尤其是標注裝配體,零件圖時,具有獨特的優勢。所以,充分利用SolidWorks和二維圖之間的轉換,把SolidWorks自動生成的工程視圖與二維軟件的標注結合起來,達到“以二維之長補三維之短”的目的。一下是三維建模生成二維工程圖的詳細過程。在SolidWorks中生成二維工程圖。在SolidWorks中的新建模板中,新建一個工程圖模板,打開工程圖工具條,在工程圖工具條中點擊“新建”按鈕,并在作圖區域中單擊右鍵,“從文件中選擇”,確認要生成工程圖的三維模型,并選擇要形成工程圖的視圖方向;在繪制區域內單擊左鍵,以確定圖形位置,單擊“確定,完成工程圖的繪制,并將其保存為“dwg/dxf”格式的文件。如圖4-8所示圖4-8新建工程 選用標準圖紙,或自定義圖紙大小,如圖4-9所示圖4-9 選擇圖紙打開需要生成工程圖的零件,并將其拖入此工程圖。左鍵確定位置,繼續移動鼠標,會顯示鼠標移動方向的視圖。從而確定所需工程圖,如圖4-10所示。圖4-10工程圖創建此外,還可通過上方的工具來分析剖視圖。也可標注此裝配體的零件及其名稱。因此圖還將在CAD中修改,故在此未標注零件序號及名稱,最后完成的工程圖如圖4-11所示:圖4-11 高壓變壓器繞線機工程圖紙4.10 本章小結本章對整個變壓器繞線機進行三維建模,完成三維的設計。結論與展望結論在最早的線圈繞制工序中,需要有人手動的將導線和絕緣層繞到線圈上,原始工藝生產出來的線圈存在很多問題,質量很容易出問題,滿足不了大批量的生產需求,并且沒有統一的標準。本文從一個新的視角對變壓器繞線機進行了設計,設計出一套自動繞線機的機械系統。主要模塊包括:繞線機整體機構模塊;自動張力模塊;自動布線模塊;自動繞線模塊;自動剪線模塊等。主要結論如下:(1)本文設計始終堅持著高效性,智能性,準確性的設計理念,先確定整體的設計方案,并進行了。(2)對布線模塊整體進行設計計算,包括導軌的選型計算,電機的選型計算等。展望這次設計讓我認識到機械系統結構的重要性,只有完成了結構方面的設計,才有可能進行后續的控制系統設計,機械系統設計的合理性需要反復的驗證,只有各個部件的完美配合,才能實踐預期的功能。通過這一次的畢業設計,自己開始對結構設計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設計工作過程中培養了獨立思考,細心專研的學習態度,相信對以后的工作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設計過程中,充分認識到理論結合實踐的重要性,一定要充分理解消化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合理優秀的產品。23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 Li Bohu,Chai Xudong,Zhu Wenhai,et al.The Recent Research on Virtual Prototyping Engineering for Complex Products. The 8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in Design Proceedings . 20032 魏俊波. 全自動磁環繞線機的設計與研究D. 華南理工大學, 2011.3 岳艷虹, 彭珍瑞, 侯飛. 紙紗復合制袋印刷一體機控制系統設計J. 制造業自動化, 2013, 35(2):121-122.4 Wu dalin,Zheng Zhigang,Ma Jisheng,et al.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Self-propelled Gun Base on the Virtual Protype 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nd Measurement . 20055 王亞磊, 陳嘉珅. 機械設計的可靠性分析J. 魅力中國, 2014(12):252-252.6 Xiong Guangleng,Li Bohu,Chai Xudong.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 20017 李永公. 絕緣包繞與繞組繞制生產線J. Transformer, 2007, 44(2):28-29.8 吳康. 新型AC伺服電機/驅動器技術特征與應用J. 機床電器,2008,05:10-13.9 郁亞南. 伺服用永磁同步電動機設計與轉子結構方案優化D.湖南大學,2010.10 張強. 多孔質流體靜壓實驗臺的設計與交流伺服電機的控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2.11 周亮. 滾珠絲杠副的模態分析及其運動可靠性分析D.東北大學,2011.12 宋威. 滾珠絲杠系統軸向剛度分析與研究J. 現代制造工程, 2014 (10):71-75.13 萬紅兵,徐曉軍. 機械滑臺滾珠絲杠副的維修安裝J. 科技資訊,2014,24:95.14 王仙惠. 淺析化工機器安裝和檢修中的聯軸器校正方案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4 (7).15 Haug E J,Choi K K,Kuhl J G,et al.Virtual prototyping simulation for design of mechanical systems.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 199516 Wang G Gary.Definition and review of virtual prototyping. Journal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Engineering . 200217 崔建波. 液壓聯軸器CAD專家系統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18 王秋菊. 氣動機械手位置伺服控制系統的研究D. 湖南大學, 2004.19 D. O. Carrica,S. A. Gonzalez,M. Benedetti.A high speed velocity control algorithm of multiple stepper motors. Mechatronics . 200420 張軍兆. MBF32-250型氣缸的疲勞破壞試驗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21 廖理. 沖擊負載下氣缸性能測試平臺的研究與實現D. 電子科技大學, 2013.22 Ball K.PLC I/O systems news, views, and networks. Control Engineering . 199723 施燕博. 金屬密封氣缸摩擦特性及位置控制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24 徐文燦. 標準氣缸的尺寸設計J. 液壓與氣動,1998,01:40-43.25 Georg Frey,Lothar Litz.Formal methods in PLC programm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 200026 王樹梅,張東亮. 焊絲層繞機控制方法的研究J.新技術新工藝,2007,05:29-30.27 郁亞南. 伺服用永磁同步電動機設計與轉子結構方案優化D. 湖南大學, 2010.28 Ball K.PLC I/O systems news, views, and networks. Control Engineering . 199729 張強. 多孔質流體靜壓實驗臺的設計與交流伺服電機的控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2.30 Georg Frey,Lothar Litz.Formal methods in PLC programm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 200031 WEN Peng,STAPLETON Cary,LI Yan.Tension control of awin-ding machine for rectangular cois. Internal Conferenceon Control,Automation,Robotics and Vision . 200832鐘斌. AL-0720自動撥叉張袋機械手的設計與研究D. 蘭州理工大學,2012.33王佳.熱壓成型機械手的設計研究D. 西安工業大學,2008.34李超. 氣動通用上下料機械手的研究與開發D. 陜西科技大學, 2003.35鄭原. 淺談工業電氣控制之聯合控制J. 中華建設, 2009(8):96-97.36徐義亨. 可編程控制器(PLC)的應用技術講座J.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 1993(4):54-60.37肖娜, 郝立棟, 黃蕊. 碼垛機器人電氣部分技術研究分析J. 中國科技博覽,2012 (27): 626-626.25致謝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師XXX老師,在XXX老師的指導下畢業設計得以順利的完成,老師嚴謹的治學作風和認真負責的態度督促我不敢怠慢的學習。老師平易近人的態度也使得我思維不再緊張,可以使我思維更具發散性,許多設計中的難點,可以迎刃而解。從課題的選擇、開題報告的撰寫、論文的書寫到圖紙的繪制,都給我親切的關懷。在設計遇到瓶頸時,也是老師強硬的態度,扭轉了我浮躁的心情,最終完成了設計內容。感謝同學們對我的幫助,在實習和設計的過程中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幫助。由于設計內容廣、計算量大,在做設計時,同學們給了我巨大的支持!論文完成過程中,同學們互相鼓勵,探討論文,互相幫助,其樂融融。鑒于自己的知識水平有限,設計中難免存在缺點和不足,敬請廣大老師和同學們以及讀者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加以完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