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冰模式的選擇



《蓄冰模式的選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蓄冰模式的選擇(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蓄冰模式的選擇1.1.1.1 全量蓄冰模式 主機在電力低谷期全負荷運行,制得系統全天所需要的全部冷量。在白天電力高峰期, 所有主機停運,所需冷負荷全部由融冰來滿足。優點:a. 最大限度的轉移了電力高峰期的用電量,白天系統的用電容量小。b. 白天全天通過融冰供冷,運行成本低。缺點:a. 系統的蓄冰容量、制冷主機及及相應設備容量較大。b. 系統的占地面積較大。c. 系統的初期投資較高。1.1.1.2 負荷均衡的分量蓄冰模式 主機在電力低谷期全負荷運行,制得系統全天所需要的部分冷量;主機在設計日以滿負荷運行,不足部分由融冰補充。優點:a. 系統的蓄冰容量、制冷主機及相應設備容量較小。b. 系統的占地
2、面積較小。C.初期投資最小,回收周期短。缺點:a. 僅轉移了電力高峰期的部分用電量,白天系統還需較大的配電容量。b. 運行費用較全量蓄冰高。本工程采用負荷均衡的分量蓄冰模式,即在空調負荷最高的時候由制冷 主機結合蓄冰裝置融冰共同滿足建筑空調負荷合理配置主機容量和蓄冰容量, 使系統技術經濟最優。1.1.2 蓄冰流程的選擇目前常見的內融冰系統流程主要為主機與蓄冰裝置并聯方式和主機與蓄冰裝置串聯方 式。冰蓄冷系統采用何種系統流程與采用何種蓄冰裝置密切相關。串聯系統中蓄冰裝置多 采用制冰及融冰性能更佳的不完全凍結式蓄冰盤管,而冰球(封裝式蓄冰裝置,完全凍結 方式)因制冰效率低,并且融冰速度衰減較快,為
3、保持較高融冰速度多將供冷板換回液直 接進入蓄冰裝置,因此冰球式蓄冰裝置多采用蓄冰裝置和制冷主機并聯的系統流程。在串 聯系統中采用完全凍結式的冰球,并不能有效解決制冰效率低以及融冰速度不穩定的缺陷 經過以上分析,在本次投標中,我司的冰蓄冷系統流程采用在全球數千工程實例中得到廣 泛應用的主機上游蓄冰裝置下游的串聯系統,蓄冰裝置也采用制冰融冰性能更佳的不完全 凍結式的蓄冰裝置。我公司亦有百余項類似冰蓄冷工程的應用經驗。圖 2 為典型單級泵主 機上游串聯冰蓄冷流程示意圖。1 雙工況制冷主機 2 蓄冰裝置 3 乙二醇泵 4 板式換熱器5 冷凍水泵 6 溫度傳感器 7 電動調節閥圖 2 單級泵主機上游串聯
4、冰蓄冷流程示意圖目前,制冷主機上游的串聯冰蓄冷流程在國內外不同冰蓄冷系統中的應用最為廣泛, 具有以下明顯的優點: (1)從板換回來乙二醇溶液先進入制冷主機降溫后再進入蓄冰裝置,制冷主機能夠在較高 的蒸發溫度下運行,制冷效率更高,有利于提高整個冷源系統的能耗比。2)經過制冷主機降溫的乙二醇溶液,一路再進入蓄冰裝置降溫,另一路直接旁通,通過 兩個支路上的電動調節閥聯合調節可以保證進入板換的乙二醇溶液穩定在3.5C,便于板換 直通以及旁通管路上兩只電動調節閥根據冷凍水供水溫度進行溫度調節。(3)載冷劑在系統中經兩次換熱,可以取得較大溫差,滿足相同的空調負荷需要的乙二醇 溶液的流量較小,節省輸送能耗,
5、更經濟。(4)制冷主機位于蓄冰裝置的上游,可以通過遠程設置制冷主機的蒸發器出口溫度,從而 實現對融冰速度的精確控制,這對系統實現合理的融冰分配提供了先決條件。表具體分析串聯系統及并聯系統各自的特點比較內容并聯系統(105C, 5C溫差) 多采用冰球為蓄冰裝置串聯系統(3.5C供液,79C溫差)多采用盤管為蓄冰裝置融冰性能從板換回來乙二醇溶液直接進入冰 槽,蓄冰裝置入口溫度高(10C),相 同流量的情況下融冰速度稍高。從板換回來乙二醇溶液先進入制 冷主機降溫后再進入冰槽,蓄冰裝 置入口溫度低(約6C),相同流量 的情況下融冰速度略低于冰球。調節性能乙二醇溶液從板換換熱后,一路進入 主機降溫,另一
6、路進入冰槽降溫。但 由于是一次換熱,很難得到較低的出 口溫度。并且蓄冰裝置出口溫度不穩 定,上升較快,不利于電動閥調節以 控制冷凍水供水溫度。乙二醇溶液從板換換熱后,全部進 入主機降溫,一路再進入冰槽降 溫,另一路旁通,可以保證恒定的 低溫乙二醇出口溫度3.5C。冰槽融 冰性能非常穩定,容易實現對冷凍 水供水溫度的控制。經濟性載冷劑在系統中經主機或蓄冰裝置一 次換熱,取得較小溫差,滿足相同的 空調負荷需要的乙二醇溶液的流量較 大,水泵輸送能耗較大,經濟性較差。載冷劑在系統中經兩次換熱,可以 取得較大溫差,滿足相同的空調負 荷需要的乙二醇溶液的流量較小, 節省輸送能耗,更經濟。優化設計不能取得較
7、低的冷凍水溫度,末端只 能采用常規設計可以取得較低的冷凍水溫度,末端 可以采用低溫大溫差設計,節約末 端的水輸送系統的能耗,同時加強 除濕能力提咼空調品質。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蓄冰裝置多采用冰球的并聯系統系統雖然在融冰初期能獲得較大的融冰速度。但是融冰速度衰減較快,蓄冰裝置出口的溫度同樣上升較快,不利于系統調節冷凍水供水溫度以響應空調負荷的變化。另外,并聯系統難以實現對融冰速度的有效控制,也不利于系統優化控制的實現。并聯系統能取得的運行溫差也較小,滿足相同的空 調負荷需要更大流量的乙二醇溶液,對應管道系統的投資均較大,系統的經濟性較差。1.1.3 蓄冰裝置的選擇目前在國內有應用實例的蓄冰裝置
8、有冰球式、動態式等,動態式系統因為國內應用極 少、可行性尚未得到充分驗證,在此不予考慮。冰球式雖有應用簡單靈活的優點,但融冰 溫度高、乙二醇用量大、內部易短路、融冰不充分、制冰溫度低、系統運行不經濟等缺點。 蓄冰術語:潛熱蓄冰量:指蓄冰結束后融冰至冰剛全部融完、同時融冰出口溫度仍然達到所需溫度釋放 的冷量。(如果冰未融完而出口溫度已高于所需溫度,則該部分未融完的冰不包括在潛熱蓄 冰量中)顯熱蓄冰量:蓄冰裝置的冰融完后為oc的水,oc的水換熱同時冰槽出口溫度仍然達到所需 溫度釋放的冷量。蓄冰裝置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冰蓄冷系統能否實現設計目標,對于面積較大的集中式供冷中央空調,要求穩定的低的融冰出口溫
9、度,對蓄冰裝置的制冰性能、融冰性能和融冰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所選用的蓄冰裝置須達到如下要求:a. 較咼的制冰溫度,保證制冰時具有較咼的制冷主機運行效率;b. 穩定的出口溫度,且溫度需能達到較低的水平;c. 融冰末期的溫度必須穩定,確保供水溫度不會上升,滿足空調系統的供冷需求;d. 高的融冰率,保證所蓄冷量能夠利用。蓄冰裝置根據結冰的機理不同分為不完全凍結式和完全凍結式兩種,不完全凍結式蓄冰 裝置內的水不全部結成冰,而完全凍結式則將水全部凍結成冰;根據蓄冰裝置的結構形式分 為盤管式(乙二醇管內流動、管外結冰)和冰球式(乙二醇球外流動、球內結冰)。A 不完全凍結式蓄冰盤管融冰時存在特有的碎冰機
10、理 :制冰時盤管四周形成冰柱,制冰結束時冰柱之間不相連; 融冰時由于冰比水輕,冰上浮,一直與盤管接觸,接觸處先融化并直至破碎,最后形成穩定 溫度(0C)的冰水混合物,使盤管始終處于穩定的低的溫度環境中直至融冰結束,可以保證 穩定的、低的出水溫度,及高的融冰率(100%),即使在融冰末期依然可以滿足要求。(注: 1 乙二醇 2 蓄冰盤管 3 冰 4 水)融冰過程1Ice Melting Process I結冰結束后,蓿冰槽中仍有 液態水存在.After ice building, there is water contained in the tank.32融冰過程3 Ice Melting P
11、rocess III冰環破裂后冰上浮仍與盤 管保持接觸,載冷劑出液卅 度穩定。After the ice ring breaks, the tubes keep in contact with the ice, and the discharge 怕mperature is steady.融冰過程4Ice Melting Process IV23融冰過程2Ice Melting Process IIftfe冰進行時.冰壞始終與盤 管保持接觸,戰冷劑出液溫 度穩定。During the ice melting, the tubes keep in con tact with the ice ri
12、ng, and the discharging temperature is steady.在融冰的后期,冰榊屮始終 是冰水混合物狀態.載冷劑 出II繼絞保持穩定溫度。At the end of the ice melting, the discharge temperature can be keeped steadily because of the ice-water mixture in thetank.a. 制冰結束 融冰開始時 的狀態:制 冰結束時冰 槽中的水不全 部 結 成冰,冰柱之 間相互不連 接;此時融 冰與完全凍 結式的盤管相同。由于制冰時冰層較薄,冰的熱阻較小,因此制冰時
13、制冷主機的出口溫度較 高,運行效率較高。管外結冰,無內應力,使用壽命長。b. 融冰初期:冰融化后,冰環與盤管之有水,而冰比水輕冰上浮,冰環下部與盤管直接接觸, 換熱效果好。c. 融冰初前期:冰環下部與盤管一直接觸,融冰速度高于冰環上部,因此下部的冰融完后冰 環破裂,脫離盤管上浮后與上面的盤管接觸,繼續融冰。d. 融冰中前期:冰環破裂后冰上浮碰到上面的盤管,接觸部分融冰速度快,與過程c類似, 接觸部分融完破裂,形成更小的冰,形成溫度為0C的冰水混合物。e. 融冰中、后期:經過過程c和過程d,冰破碎成小塊,形成溫度為0C的冰水混合物,盤管 浸沒在冰水混合物中,換熱穩定且可以得到較低的出水溫度(2.
14、53.3C),滿足系統的要求, 直至融冰結束。由于盤管在槽內可以均勻的布置在每一個位置,因此不存在死角的問題;而乙二醇在管 內流動,不存在流動死角和融冰死角的問題;特有的碎冰機理,可以保證穩定的融冰速度和 融冰出口溫度。因此,不完全凍結式蓄冰盤管在制冰和融冰上具有較好的性能,可以滿足任 何階段的空調運行需求。因此可以應用于大溫差低溫送水的系統中。B完全凍結式蓄冰盤管制冰時盤管四周形成冰柱,制冰結束時所有的水均結成冰,因此在融冰過程中不存在冰 柱上?。ū鶠橐徽麎K,無法上?。?,在融冰中后期由于熱阻的增大使得供水溫度有所上升, 溫度控制不易達到較低的出水溫度。a. 制冰結束融冰開始時的狀態:冰與盤管
15、直接接觸,此時融冰與不完全凍結式的盤管相同。 由于制冰時末期要將最后離管較遠的區域也凍結,冰的熱阻較大且冰與水的換熱面積較小,因此制冰末期時制冷主機的出口溫度較低,運行效率較低。b. 融冰初期:冰融化后,冰環與盤管之有水,但由于冰為一整塊,無法上浮,因此冰與盤 管之間形成一層水環。c. 融冰中后期:隨著融冰的繼續進行,冰與盤管之間的水環不斷增厚,由于水的熱阻大于 冰,使得與盤管接觸的水面溫度慢慢會上升,不斷增厚的水環使融冰速度減慢,換熱效果 變差,使得出口溫度慢慢上升。d. 融冰后期:隨著冰與盤管之間的水環不斷增厚,與盤管接觸的水面溫度越來越高,換熱 效果不斷變差,當水的溫度基本與盤管內的流體
16、溫度持平時,冰無法再融化,融冰率較難 達到較高的水平(90%),在融冰末期出口溫度無法控制在較低的溫度。由于不能確保低而融冰出口溫度,不能將蓄冰盤管布置在下游,因此不可以應用于大溫 差低溫送水的系統中。C蓄冰冰球(完全凍結式)與前兩種蓄冰盤管均為乙二醇水溶液管內流動、冰在管外不同,冰球內部裝水制冰,冰 球外為乙二醇水溶液,即冰球浸泡在乙二醇水溶液中,且冰球的形狀和結構、蓄冰裝置內的 流動與盤管截然不同,因此冰球與盤管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制冰時,冷的乙二醇水溶液(-6C左右)在冰球外流動,通過冰球表面進行熱交換,將 冰球內的水結成冰;融冰時,熱的乙二醇水溶液(10C左右)在冰球外流動,通過冰球表
17、面 進行熱交換,將冰球內的冰融化成水,乙二醇水溶液的溫度降為5C,將冷量通過熱交換器 交換出去。由于在融冰過程中隨著冰量的減小、熱阻的增加、冰換熱面積的減小,融冰速度 急劇下降,融冰出口溫度上升,在融冰中后期由于熱阻的增大使得供水溫度上升,溫度控制 達不到所需要的出水溫度,融冰率低。a. 制冰結束融冰開始時的狀態:此時冰球內的水全部結成冰,由于冰的厚度遠遠大于不完 全凍結式盤管,因此制冰時制冷主機效率低于不完全凍結式的盤管;同時由于水結成冰體 積膨脹,冰球會上浮,形成短路,必須采取措施解決上浮問題,但實際工程中始終存在短 路現象。融冰開始時由于冰與球體直接接觸,換熱效率較高,因此融冰速度較快,
18、出水溫 度可以保證。b. 融冰初期:冰融化后,冰與球體之間有水,由于冰比水輕,上浮與球體點接觸。由于融 冰初期冰量較多,換熱面積還是較大,因此融冰速度和融冰出口溫度可以滿足要求。c. 融冰中期:冰繼續融化后,冰與球體之間水增多,水的熱阻很大,且冰的表面積進一步 減小,冰上浮與球體點接觸。由于冰量減少,換熱面積減小,且水的厚度增加熱阻增大, 融冰速度減緩,融冰出口溫度開始上升,勉強可以滿足要求(融冰出口溫度5C)。d. 融冰中后期:隨著融冰的繼續進行,冰與球體的水環不斷增厚,冰的表面積很小,換熱 效果變差,融冰速度急劇下降,融冰出口溫度上升,至出口溫度不能滿足要求。e. 融冰后期:此時融冰的出口
19、溫度已經不能滿足空調需求,冰不能全部融完,融冰效率較 低( 70-80%)。由于冰球在槽內是堆積浸泡在乙二醇水溶液中,乙二醇在球外流動,因此乙二醇在槽內的流動容易產生死區;同時由于普通的圓形冰球在槽內易上浮產生短路現象,更加增加了融冰的死角部分。如果采用蓄冰裝置下游系統,則融冰性能更差,因此只能采用并聯系統用于常規空調且對空調品質要求不高的場合。冰球與蓄冰盤管比較比較內容冰球蓄冰盤管傳熱 機理冰球浸泡在載冷劑(25%乙二醇溶液) 中,水在冰球內壁結冰。蓄冰槽流通 面積大,槽內乙二醇溶液流速較低, 換熱系數低。冰球外殼采用普通塑料 制成,導熱系數為0.3W/m2K,導熱性能 低。盤管泡在水中,水
20、在盤管外壁結冰。 載冷劑在盤管內高速流動,形成高 度紊流狀態,換熱系數咼。盤管米 用優質導熱塑料制成,導熱系數遠 高于普通塑料,導熱性能很好。結冰 性能冰球的傳熱性能相對較差,制冰結束 時溫度低,通常在一7 C左右。主機制 冰時蒸發溫度低。制冷效率低。盤管的傳熱性能較好,盤管的制冰 結束時溫度相對較高,通常在一 5.5 C左右。主機制冰時蒸發溫度相 對較咼。制冷效率同樣相對較咼。融冰 性能從板換回來乙二醇溶液直接進入冰 槽,蓄冰裝置入口溫度高(10C),相 同流量的情況下融冰速度高,融冰充 分。但在融冰后期融冰速度下降較快。 融冰過程不穩定,不利于系統控制。從板換回來乙二醇溶液先進入制冷 主機
21、降溫后再進入冰槽,蓄冰裝置 入口溫度低(約6C),相同流量的 情況下融冰速度相對較低。但融冰 非常穩定,有利系統控制。冰量 計量蓄冰量只能通過流量和冰槽進出口溫 差計算得出,流量傳感器和溫度傳感 器誤差較大,加上系統連續運行的誤 差積累,測量的蓄冰量與實際的蓄冰 量偏差很大。無法為系統經濟運行提 供依據。蓄冰量可通過液位變化準確的測 量,為系統經濟運行提供可靠依據, 確保系統經濟運行。乙二醇 用量冰球浸泡在乙二醇溶液中,蓄冰裝置 內乙二醇溶液容量較大,通常是盤管 系統的45倍乙二醇僅僅在小管徑的盤管中循 環,蓄冰裝置內乙二醇溶液容量較 小。BAC、FAFCO、CALMAC、源牌導熱塑料蓄冰盤管
22、比較項目BACFAFCOCALMAC源牌盤管結論結冰性能導熱系數大小小中,與冰接近源牌盤管采用不完全凍結方式,導熱系數與冰接近,結冰厚度適中,總體性能優結冰厚度結冰厚度大結冰厚度小中中凍結型式不完全凍結完全凍結完全凍結不完全凍結融冰性換熱面積小大較大較大源牌盤管采用不完全凍結,換熱面積較大,導熱系數適中,凍結型式不完全凍結完全凍結完全凍結不完全凍結導熱系數大小小中,與冰接近厶匕 冃能總體性能優腐蝕性能易腐蝕不腐蝕不腐蝕不腐蝕維修性能難以維修難以維修難以維修方便維修占地空間不完全凍結,較大完全凍結,體積小圓形,布置不緊湊不完全凍結,較大安裝性能重量大重量輕重量輕重量輕承壓性能大小中中蓄冰裝置性能
23、綜合比較表比較內容不完全凍結式盤管完全凍結式盤管普通圓形冰球制冰溫度高,主機效率高較咼,主機效率較咼低,主機效率低融冰出口溫度低而穩定開始低,后期會升高高,中后期升高 較快融冰率100%80 90%70 80%融冰短路無無有流動死角無無有內應力無無有使用壽命不運動設備,長不運動設備,長不運動設備,長維護和維修無無無乙二醇用量少少多設計流程主機上游串聯流程,主 機進口溫度咼效率咼主機上游串聯流程、 或并聯流程并聯流程蓄冰單元體積大,安裝通道大大,安裝通道大小,安裝通道小蓄冰單元數量少少多應用場合任何冰蓄冷系統不能用于大溫差低溫送水系統工程規模任何冰蓄冷工程小系統小系統發展趨勢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大會
24、被取代會被取代綜上所述,本體投標中我司采用“源牌”不完全凍結式蓄冰裝置。1.2 設備配置說明1.2.2 蓄冰裝置根據本項目機房建筑結構的實際情況,我司采用了 4 套型號為 HYCPC-2225 的“源牌”不完全凍結式導熱塑料蓄冰盤管,總潛熱蓄冷量達到8900RTh,即31301kWh,顯熱作為備用,此次我司投標的蓄冷量超過要求的蓄冰量 30000kWh 約 4.3%。設計日全天負荷總量約6 1 229kWh ,即蓄冰量占設計日全天負荷總量的 51.1%(即為蓄冰率)。在實際負荷不大于51.1%設計日負荷時,即可實現全融冰供冷。因本項目蓄冰率較大,系統將來的運行費用將非常經濟。1.2.2.1 不
25、完全凍結式蓄冰盤管的工作原理不完全凍結式因其獨特的蛇形盤管構和良好的導熱性能,在制冰末期,水被凍結成冰 層包裹在盤管外壁上,冰層之間仍有間隙,仍為oc的水,沒有冰橋。蓄冰盤管的融冰方式為內融冰,在融冰過程中,隨著融冰比例的增加,冰層和盤管之 間形成水環,冰層受到外界水的浮力作用,始終與盤管保持良好接觸。在冰融化到 20-30% 時,冰層破裂均勻散落在水中,形成溫度均衡的oc冰水混合物。因此可以保證換熱均勻, 乙二醇出口溫度恒定,并可控制取冷過程,取冰率可達 100%。1.2.2.2 不完全凍結式導熱塑料蓄冰盤管的特點(1)盤管材質為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的導熱塑料熱傳導效率遠高于普通塑料;(2)塑料
26、盤管不被腐蝕,使用壽命長;(3)不完全凍結式,可提供穩定的低溫載冷劑適用于大溫差低溫送風系統;(4)傳熱面積大,結冰融冰速率穩定;中國電力科播技術獎獲獎證為罐嚶項忡:異君塾弊蠱舊藹冷技術發ill機溝:獲婆 者:杭忻華屯華源坪址工程有限 撫司鑿助年度;2艸5年獲獎證01紋4H!;書*玄冃*境H氏扯從ft :-*電軍潭Mt工有爪 S皺年應:2OvA浙遼省科學技術獎 證書5)蓄冰盤管優化組合,同程連接,流量分配均勻;6)外結冰,無內應力,使用壽命長;7)結冰厚度薄,制冷主機運行效率高8)載冷劑管內循環,用量少,大大減少初投資;9)槽體布置緊湊,節約空間;源牌導熱塑料蓄冰盤管結冰、融冰性能好,不腐蝕,
27、方便維修,易安裝,綜合性能處 于優勢,其優良的性能與產品質量已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可,近年來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 源牌導熱塑料蓄冰盤管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已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各一項(專 利號分別ZL 02 1 12481.7和ZL 02 2 17620.9 )。經鑒定,源牌導熱塑料蓄冰盤管性能達到 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源牌導熱塑料蓄冰盤管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電力科學 技術三等獎、中國華電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市場協會金橋獎等獎項,充分說明了此 產品的先進性、可靠性等。此型號蓄冰盤管帶保溫箱體,箱體內部做防腐處理,以保證蓄冰槽內的水質。另外整 個箱體進行了保溫處理,根據項目實測
28、,經過良好保溫工藝處理好之后的保溫箱體的冷量 損失每24小時小于0.3,如現場運輸條件限制,蓄冰盤管保溫箱體可現場制作。在每個箱體上均設液位觀察管,能夠目視箱內的實際液位。另外在系統中還為每臺蓄 冰罐安裝了一套冰量傳感器,此傳感器能夠自動監測計算槽內的實際液位,并根據液位的 實時變化測量槽內余冰量的精確數值,并作為系統優化運行的重要輸入參數以指導冰蓄冷 系統的自動運行。1.2.2.3 傳熱效率分析導熱塑料的導熱系數為1.69 W/mK,而普通塑料的導熱系數通常為0.3 W/mK,導熱塑 料的傳熱性能是普通塑料的 5.6 倍,所以導熱塑料盤管結冰融冰性能大大高于普通塑料盤 管。1.2.2.4 制
29、冰及融冰性能分析源牌導熱塑料蓄冰盤管 9 小時完成蓄冰溫度變化曲線說明:從上圖可以發現,在制冰初期,盤管內的乙二醇溶液溫度較高,存在一定的顯 熱,隨著制冷主機的運行,盤管內乙二醇溫度迅速下降,在降至臨界點時,即蓄冰槽內的 水溫達到了結冰所需的過冷度,顯熱蓄冷過程結束,此時蓄冷槽內的水開始發生相變,即 開始結冰并儲存潛熱。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穩定為oc,溫度相對水體結冰過冷溫度要高, 此時乙二醇溶液的溫度也出現了小幅升高,反映在蓄冰盤管進口溫度曲線上就是一小段上 升曲線。在隨后的潛熱蓄冷過程中蓄冰裝置進口溫度下降較為緩慢,并且冰量增加曲線幾 乎為一條筆直的線,說明盤管吸冷良好。源牌導熱塑料蓄冰盤
30、管在不同出口溫度與融冰速率的對應關系圖0 1 2 3 4 5 6 7 8 9 10時間(小時)me (HOUR)說明:上圖中 20,16,12,10為融冰速度參考線,其具體含義是在 1h 內蓄 冰裝置可以提供的冷量占總蓄冰量的百分比。通過以上 4 條參考線可以大致確定在不同的 蓄冰裝置出口溫度下蓄冰盤管可達到的融冰速度。圖 5 中 5 條彩色的曲線由上而下分別表 示蓄冰裝置出口溫度為5C、4C、3.5C、3C、2.5C時不同的融冰速度曲線。顯而易見,蓄 冰裝置出口溫度越高則融冰速度越快。在圖5中,融冰速度曲線的斜率即為融冰速度。從圖5不難看出,在某一乙二醇出口 溫度下,融冰速度曲線基本為一條直線,其斜率基本不變,說明蓄冰裝置的融冰速度維持 穩定。這為精確控制空調冷凍水的供水溫度提供了重要基礎。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DOC
最新PPT
最新RAR
- 箱殼落料拉深模設計-沖壓模具【含15張CAD+說明書】
- 支撐連接片沖壓復合模設計【含CAD+說明書】
- 電器開關網芯零件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含CAD+說明書】
- 墊片導正銷定距級進模設計-沖壓模具【含7張CAD+說明書】
- 方形墊片落料沖孔復合模設計-諧振窗沖壓模具【含14張CAD+說明書】
- 蓋體沖壓模具設計[工藝]【含15張CAD+說明書】
- 墊片沖壓模具設計【含CAD+說明書】
- 墊片倒裝式復合模沖壓模具設計【方形】【含11張CAD+說明書】
- 柜門緩沖支架沖孔彎曲級進模設計-沖壓模具【含15張CAD+說明書】
- 門鎖墊片沖壓復合模具設計【含CAD+說明書】
- 芯片連續沖模及其工作狀態動畫設計【三維PROE】【仿真】【含CAD+說明書】
- 吊耳加強板零件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沖孔落料【含10張CAD+說明書】
- 墊板沖裁模模具設計-沖壓模具【含4張CAD+說明書】
- 摩托車后輪輪轂低壓鑄造模具設計1【含CAD+說明書】
- 定位框沖壓模具設計【含CAD+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