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專業自評報告(1026)



《會計電算化專業自評報告(1026)》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會計電算化專業自評報告(1026)(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河南財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會計電算化專業自評報告二一三年八月目 錄一、專業基本情況 1(一)專業沿革1(二)在校生情況1(三)師資1(四)實踐教學條件2二、專業評建工作開展情況 2三、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 3(一)專業設置與定位31.專業設置背景42.專業定位43.專業崗位群分析4(二)專業建設規劃與實施51.專業建設規劃52、具體措施與進度計劃7(三)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101.培養目標102.人才培養規格11(四)人才培養模式12四、課程體系 12(一)課程模塊設置14(二)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15(三)課程建設17五、教學條件 18(一)實踐教學條件18(二)專業教學團隊19六、
2、教學管理與改革 20(一)教學管理制度及執行21(二)教學內容改革22(三)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23七、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評價 23(一)人才培養質量23(二)社會聲譽24(三)科研與社會服務25八、特色與創新 26九、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 2728一、專業基本情況(一)專業沿革2005年,在原有會計專業的基礎上,為適應我國企業會計核算由傳統的手工核算向電算化核算轉化,我校成立會計電算化專業。本專業的設立很好地順應了社會急需電算化人才的形勢要求,為社會各中小型企業培養既懂電腦又懂會計的新型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我校會計專業為重點建設專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師資力量,深厚的師資基礎,是會計電算化專
3、業堅實的后盾。(二)在校生情況我校于2005年成立會計電算化專業并開始招收三年制大專學生,招收規模每年65人。同年招收會計電算化3+2學生,招生規模每年8001000人,最多達1200人。會計電算化專業是我校招生專業中招生分數線較高的專業之一,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業質量好,專業對口率高。形成了招生、教學、實訓、就業與服務的良性互動。(三)師資會計電算化專業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自2005年設立會計電算化專業以來,形成了職稱結構合理、學歷結構優化的教學團隊。會計電算化專業現有專兼職教師13人,其中專職教師12人,兼職教師1人。專職教師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助教2人
4、,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達到50%。專業帶頭人具有高級職稱,講授多門專業實訓課程,實踐經驗豐富。從年齡結構看,45-55歲教師2人,35-45歲的教師6人,35歲以下教師5人,年齡結構符合正態分布?!半p師”素質教師的比例達到80%。教學效果優良,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學緣結構合理,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來自不同的院校,包括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另外,聘請的1位兼職教師是用友新道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總經理,有高級會計師資格,來自企業一線,實戰技能精湛。(四)實踐教學條件加強實踐教學,建設實訓基地,探索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努力提高學
5、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技術運用能力是本專業辦學的顯著特點。近年來會計電算化專業著重實訓室改造、組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上,優化校內教學資源,實行資源共享,建設了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室2個,ERP沙盤實訓室1個,財務管理沙盤實訓室1個,校內所有機房均可開展專業課程的實訓,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審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等相關的專業課程均可在校內實訓室進行。專業的實訓項目按教學計劃安排,有相應的實訓大綱及規定的考核指標。會計電算化專業非常重視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與運行,對于擬建立實訓基地的企業都要進行考查評估,對其規范性、合理性進行調查與分析,選擇適合本專業學生發展的單位;對于已有的校
6、外實訓基地,與其簽訂相應的協議,制定實習基地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正常運行的措施,明確規定實訓基地的職責與權利,并對其實行監督和管理,最大程度的保障學生的利益與學習效果。本專業現有的主要合作單位有18家。二、專業評建工作開展情況教育部組織對全國普通高校進行教學質量評估,不僅是對教學質量的一次檢閱,更是學校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會計電算化專業從2013年7月17日正式啟動評建工作開始,精心策劃,全面部署,認真組織,穩步實施。會計電算化專業在接到評建任務后,迅速召開動員大會,統一思想,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成立了評建任務工作小組,對評建任務進行分解分工。7月20日,會計電算化專業評建小組成員全
7、面投入工作,認真收集材料,整理并歸檔。8月28日,學校評建辦到會計系召開評建座談會,解答了我系在迎評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排版格式、各專業共用的資料等。評建辦就評估指標體系、專業剖析、分項自評報告、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特色專業建設、教學管理、材料類目、材料格式等給了明確的定義,使評建工作更清晰、任務更明確。根據這次座談會的精神,會計電算化專業對已經整理的資料再次審核,按學校要求標準進行了修訂。9月5日評建辦工作人員再次來到會計系,對各專業材料進行審查。會計電算化專業匯報了專業自評報告、專業剖析報告、專業教學文件、專業匯報PPT,認真聽取了學校評建辦的意見,并迅速根據意見進行調整各項資
8、料。三、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一)專業設置與定位 會計電算化專業名稱是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業目錄來確定的,是規范而科學的。我們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針對性強,主要面向信息化產業鏈所需求的計電算化人才,專業使用面廣,專業口徑寬窄適當。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會計電算化專業在專業改革和建設方面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已形成了一套符合社會需求和適合教學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方案,在高職教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具有一定創新性和自己的特色,也為進一步進行專業建設提供了基礎。1.專業設置背景 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欲望較強。隨著計算機軟件的發展,計算機已在社會各行各業各部門得到普遍的應用,
9、會計行業也不例外,會計人員掌握會計信息化的技能已成為必備條件之一。就宏觀角度來看,整個社會對會計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數量在逐年加大,需求質量在逐年提高。 然而,全國不同區域、不同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特色不盡相同,為了更準確把握會計電算化專業內涵,掌握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出符合規律的專業標準,我們進行了深入地會計電算化專業調研工作。調研方法為各參與院校依托當地財政、依托行業企業多維度進行專業調研,在調研基礎上,我們論證成立了會計算化專業。2.專業定位 從初步調查來看,信息化在企業中的實施已經非常普遍。但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原先作為核心和主要地位的賬務處理模塊的功能在弱化,各種數據在管理系統中流
10、動,供應鏈和財務管理與決策的應該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ERP系統的推廣,單一的會計核算人才也不能完全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了,懂企業管理、會計核算又能進行系統應用、系統管理、數據挖掘、數據安全復合性人才成了制約發展的瓶頸。通過充分調研,得出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定位,會計專業與會計電算化專業不再是同一概念,既有相互重疊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外延,二者應該有區分度。人才規格的變化,對于教師能力、實訓條件、教學資料同步提出更高的要求。3.專業崗位群分析 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我們提出了面向會計信息化整個產業鏈細分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面向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會計電算化系統應用工
11、作(即出納、會計、財務管理等傳統工作)、電算化管理與維護工作;也可面向生產信息軟件企業及其合作伙伴單位,從事會計電算化軟件顧問營銷、實施及維護工作。會計電算化專業崗位群分析類型崗位名稱代表性崗位工作內容主要就業崗位電算化管理維護崗電算化管理崗負責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賬套管理、數據備份、數據安全,系統硬、軟件故障處理任務。會計信息系統實施營銷崗系統售后、實施服務負責解決用戶系統應用過程中的各類軟硬件故障、軟件升級、年度結轉等工作。負責電算化系統的安裝、調試,系統初始化設置,培訓指導用戶規范操作。會計核算崗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崗利用財務軟件完成會計核算、賬務處理、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等任務。相關就業崗位
12、其它庫房管理崗負責庫房管理工作一般文案崗一般文案工作營銷崗產品營銷、售后服務(二)專業建設規劃與實施1.專業建設規劃(1)總體目標將會計電算化專業建成具有全省領先水平的品牌專業。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科學的課程體系、先進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培養出職業道德水準高、職業判斷能力強、綜合業務技能全面的現代化高素質信息化人才。(2)具體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方面:加強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開拓與企業合作辦學新模式。課程體系方面:以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帶動全面課程改革,截止到2015年,再搭建好兩門核心課程的微課程平臺,實現平臺教學。校企合作方面:維護現在校外實訓基地,
13、與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企業加深合作,繼續開發新的合作單位,使合作不僅僅停留在產品級。在學生訂單培養、教師頂崗、學生頂崗實習等方面均有實質性的合作,實現2014年30名畢業生訂單培養,2015年畢業生全訂單培養;2015年4名專職教師企業輪崗一遍;與企業聯合開發、定向開發實訓資料、課程和網站,以此促進教學,擴大學校和專業知名度和美譽度。校內實訓室建設方面:充分利用好現有會計綜合實訓室等實訓資源,到2015年底建設好“創業經營模擬沙盤”實訓室、“供應鏈管理沙盤”實訓室,建立全國信息化工程師認證中心、用友培訓中心、SAP大學聯盟人才培養基地,SAP項目實施研發中心,使實訓條件、實訓手段達到中原領先;繼
14、續開發、完善現有校外實訓基地,保證會計電算化學生全部實現頂崗實習。教學團隊方面,通過建設和引進人才,打造一支國內領先的會計信息化專業教學團隊。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兼職,參與企業信息化項目的開發、實施和管理工作,通過參加實踐來實現“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將專職教師培養成兼備管理、經濟、信息技術等領域知識,掌握企業會計信息化開發、實施與維護綜合技能,具有較強團隊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專業人才;聘請企業信息化專家做兼職教師;培養出信息化專業的領軍人物。2、具體措施與進度計劃(1)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加大校企合作,多種形式合作辦學。在建立和完善面向產業鏈細分行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按行業企業對信息化人才的要
15、求,充份利用企業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2015年底完成與SAP大學聯盟的實質性合作,加入國際第一大管理軟件公司SAP的大學聯盟,建立SAP大學聯盟人才培養基地,參與SAP公司的客戶應用實踐,以SAP實施研發中心為突破,參與企業ERP項目的實施。2015年底完成與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辦學,成立用友NC定向班或特色班,完成招生計劃的申請,請企業專家講授用友產品課程,實現校企共育。(2)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建設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全面鋪開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每一個教學循環,完全以任務驅動,在虛擬的商業環境中,以學生操作為主,老師指導為輔,利用微課程平臺,根據學習進程設計工作
16、任務,引導學生實現任務目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4年會計電算化微課程平臺搭建成功,并完成測試與試運行。2015年完善會計電算化微課程平臺,進入微課程平臺的二期研發;繼續改革其他核心專業課程,2015年底實現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和SQL server程序設計與應用兩門核心課程的微課程平臺;把學生進企業調研這一理念,植入到其他核心課程中。全面建立重視過程的教學質量評價體。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借鑒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的先進思想,在其他核心課程的考核中,也引入先進的IT技術和手段,開發課程的在線測試,考核學習過程。2015年建成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在線考試題庫。在考核過程
17、中,鼓勵用人單位參與。加入實習單位的考核和評判。(3)教材建設開發基于微課程平臺的新式教材和實訓資料,結合企業實際和微課程、翻轉課堂的思路,設計合理的教材結構編寫實踐教材和資料。2015年底,完成會計電算化微課程平臺實訓教程,并著手開發基于微平臺的核心課程教材。(4)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繼續長期不懈地參加各類技能競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參加“全國高職會計技能大賽”、“用友杯信息化大賽”、“新道杯企業經營對抗賽”,把日常教學與技能競賽相結合,把技能大賽的成功經驗轉化成教學改革的手段和方法,服務于教學。 (5)實訓條件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方面:在完善已有實訓室的基礎上,2014年、2
18、015年分別建成“經營模擬沙盤實訓室”、“供應鏈管理沙盤實訓室”。2015年底建成信息化工程師認證中心,SAP大學聯盟人才培養基地、用友培訓基地。每個實訓室可以使用課件和影像資料進行教學,可以按實際工作要求布置工作環境。制定實訓崗位的崗位職責,建立實訓室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實訓室的墻上布置簡明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程序示意圖。校外實訓基地方面:持續做好校外實訓基地的維系工作;完善校外實訓基地管理和保障制度,例如企業兼職實訓教師在學生實訓期間由學校管理和考核并發給工資;建立以專業帶頭人和企業兼職實訓教師相結合的校外實訓辦公室;完成制定實訓計劃、落實實訓任務、檢查實訓效果等工
19、作。 (6)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用兩年的時間到企業進行項目工程實施與管理工作的實踐,發表三篇高質量的關于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的論文。到美國、加拿大進行企業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的考察。主持省部級立項的科研課題3項,省級教改課題1項,培養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領軍人物;引進具有信息化經歷的高素質人才或從“雙師”素質教師中培養。主要方法是,在企業經歷2年的專業實踐,擔任企業ERP實施與維護工作,完成兩個完整ERP項目的工程管理實踐;派送到重點大學學習信息化理論和實踐;發表三篇專業論文;主持省廳級科研項目2項和校級教改課題1項,培養會計電算化專業專業帶頭人;在企業經歷1年的專業實踐,擔任企業管理的業務工作,完成一個
20、完整的ERP項目的實踐;派送到重點大學學習信息化理論;發表兩篇專業論文;到信息化企業、財務軟件公司交流學習;參加信息化科研項目,培養會計電算化專業骨干教師;同時加強“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通過提供執業資格考試幫助和制定獎勵措施,鼓勵教師取得會計職稱證書。鼓勵到企業兼職,通過參加實踐來實現“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在外聘教師的聘用和管理方面,聘請企業信息化工程師為兼職教師。對兼職教師進行教學理論、備課方法、教學組織的培訓,提高其教學能力。(7)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設河南省教育廳下發關于公布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學?!皩I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的通知(教高2013613號),會計電算化專業獲得項目立項,學校
21、將以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設為契機,把實施“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作為推動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過強化教學質量工程,進一步推進教學團隊、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等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人才培養水平的整體提升,形成特色更加鮮明的優勢專業。(8)搭建信息化學習交流網站2014年底搭建信息化益網站論壇,構建信息化人才交流平臺;設立專業管理網站,致力于中原地區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和信息化人才交流,體現學校的社會專任感,擴大學校和專業的知名度。我們希望,通過三年的建設,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的培養模式、科學的課程體系、實用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培養出工作和應變能力強的高素質信息化人才。將會計電算
22、化專業建成具有全省領先水平的品牌專業。(三)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在充分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詳細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廣泛征求校內外各方面的專家論證,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討論通過。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具體、措施得力,經過多年的改革與建設,已經逐步形成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體系,按職業崗位群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構建了模塊化的課程體系。1.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服務行業企業、行政事業等單位,培養適應現代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會計基礎理論和知識,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熟練應用財務軟件進行財務業務一體化處
23、理能力,能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會電算化操作、管理,又可以電算化服務企業從事ERP營銷、維護等工作,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誠信好,實操強”的高素質復合技能型人才。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熱愛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全的體魄以及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一線崗位適應能力。2.人才培養規格本專業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會計、審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系統接受會計電算化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和會計電算化問題的基本能力。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
24、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1)掌握會計、審計、財務管理和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2)掌握會計電算化核算的方法;(3)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應用和實際操作能力;(4)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國際會計慣例;(5)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會計電算化上崗證書,具有從事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與會計電算化核算能力和分析解決會計與會計電算化問題的基本能力;(6)能熟練運用會計軟件進行會計賬務處理;(7)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鼓勵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
25、考試;(8)具有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人際溝通、財經應用文寫作能力;(9)具有一定的崗位遷移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10)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體魄。(四)人才培養模式會計電算化專業以提高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行業企業為依托,探索出了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校企共育合作,建立適合信息化人才培養特點的,面向整個產業鏈的,細分行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新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是準確的,符合高等教育高職高專類辦學方針,也符合現實需求。從信息化軟件使用終端企業對電算化人才能力進行需求分析,會計電算化人才素質需要大幅提高。這是因為首先,財務軟件的應用已從簡單的核算上升到了管理和決策,要求電算化
26、人員需要具有數據分析能力;其次,財務軟件在網絡環境、數據庫環境中運行,要求電算化人員需要具有網絡和數據庫的知識結構;最后,從ERP系統發展的趨勢來看,要求電算化人員具有企業管理和系統管理的能力。另外,從信息化軟件生產和推廣企業進行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會計電算人才還需具備ERP系統管理和實施的能力;具備市場營銷的理念和能力。四、課程體系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壓縮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構建了基于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由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組成,實踐課時占總課時的57%。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課程觀,樹立“能力本位
27、”課程觀,將傳統的按學科劃分的課程體系,調整為按職業崗位群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構建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我們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與整合。增加了一些社會急需的課程,去掉了一些不適應學生需求的課程。課程體系詳見下表:課程模塊課程代碼課 程 名 稱總 學 時理 論 講 授 與 實 驗 實 訓課 外 實 訓一二三四五課時小計理論講授實驗課時實訓時間考試1518181816實訓考核基礎理論模塊1010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54345459一學期末1010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54354504二學期末11101大學英語204442220414064
28、06119微積分604606006120線性代數543545412101體 育9822達標6685832課外08135政治經濟學45345405101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3023030小 計59918122255842713141基本能力模塊02101基礎會計6446030304一學期末新課SQL server數據庫應用7245418361803141西方經濟學7246254810二學期末08101市場營銷7245250220四學期末新課計算機基礎及辦公自動化453355301001110統計學原理543545409101應用寫作5434420241008121管理學原理5434434101
29、0新課網絡組建與維護7245212402007101經濟法概論54354504小 計613747116511327184102專業能力模塊02102財務會計1444412452722002110財務管理724663630602132審計原理724663630607104稅法724723636新課ERP實施與維護54334102420五學期末02106成本會計54354272702114會計模擬綜合實訓724727216108會計信息化10866618484202140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54336181818小 計7020814107590233357112崗位能力拓展模塊新課ERP沙盤實
30、訓322323203116公司理財實務新課行業動向與前沿322323202139會計制度設計03124金融基礎322323201121稅收籌劃03013企業內部控制322323202141稅務會計新課供應鏈沙盤實訓322323201109資產評估小 計16000028160160綜合素質模塊15101大學生就業指導2010128形勢與政策209132攝影技術209190美術鑒賞209187音樂鑒賞209113書法鑒賞209112演講與口才2010110邏輯學9103公共關系新課專業認知小 計80806020學生實踐模塊軍訓、入學教育112第一學期頂崗實習、畢業實習320第四學期后暑假畢業教育、
31、畢業論文(設計)200第六學期小 計632632全學程全部教學活動總計(100)2786252423252118991207692887(一)課程模塊設置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包括六大模塊,即基礎理論模塊、基本能力模塊、專業能力模塊、崗位能力拓展模塊、綜合素質模塊、實踐模塊。六大模塊中,基礎理論模塊、基本能力模塊、專業能力模塊、實踐模塊的課程為必修課程,崗位能力拓展模塊、綜合素質模塊課程為選修課程,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需求。課程結構模塊突出實踐性和技能性,理論與實踐課程交互滲透。實踐課時占總課時的57%。本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體現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課程體系設計路徑為:確定專業具體工作崗位研究實際工
32、作過程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明確崗位能力及素質要求確定學習領域,從而形成基于企業會計電算化典型業務的課程體系。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強化基礎課程為專業培養目標服務的功能,以專業課教學改革帶動基礎課程改革,結合專業屬性開設和整合課程。按照上述思路,構建了由基本綜合素質課、職業基礎能力課、職業核心能力課、職業拓展能力課所組成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體現了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分解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此外,積極與企業合作開發相關課程;重視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在學生中開展專業崗位技能考證工作,學生在畢業時既有畢業證、又有專業認證,將職業資格證書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二)理論教學
33、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本專業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按照“必須、夠用”的原則,去掉一些單純理論推導,保留基本的、基礎的、原則的,作到“必須、夠用、實用”。在專業課教學中,將會計電算化崗位群對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的要求進行分解,落實到專業教學的全過程,與各門專業課的內容緊密結合。課程體系設置體現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其中,以工作項目為導向革新課程內容。從職業活動轉化為工作項目、提煉典型工作任務、轉化學習領域,形成課程體系。開發以企業信息化工作項目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實施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項目教學法。課程體系改革以后,課程內容發生重大變化。原來的會計電算化等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將拆散,分別按
34、新的課程要求將其內容重新組合。在學生所學課程當中,十分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包括職業道德教育、專業基礎技能和專業綜合應用能力三方面內容,將課堂實驗、實訓、階段實訓、畢業實習、軍訓、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穿插在整個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本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中,突出人才專業能力培養目標,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構建適應行業和企業人才需求的課程教學體系,突出技能培養目標,強化職業訓練,注重道德素質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突出職業崗位核心能力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整合教學內容,及時吸收新知識和新成果,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綜合技能訓練課程以強化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圍繞專業核心技能設計綜合實訓項目。
35、根據會計專業人才能力培養要求,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會計教育的全過程,構建了認知、專業、仿真、頂崗“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認知是指通過對企業的參觀和ERP沙盤的模擬實訓,了解基本生產工藝流程,加深對會計賬務處理過程的理解;仿真是指在校內實訓室模擬企業會計業務,進行單項和綜合訓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拓展是指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某一專項實訓,如成本會計核算實訓、財務核算實訓、納稅申報實訓、稅務代理實訓等;頂崗是指在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中介機構和企業(公司)參與審計及會計業務處理。通過四個階段的實訓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了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接軌。形成了專業基本技能培養層、
36、專業單項能力培養層、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層、崗位適應能力培養層的實踐教學目標保證體系。河南省凱信會計事務集團公司鈔燕董事長,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基礎知識扎實、適應能力強給與了很高的評價“財專學生畢業完了之后就不用再試用了,就直接來我們這兒工作了”。(三)課程建設課程建設中,會計電算化專業堅持把信息化職業活動轉化為工作項目,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并轉化成學習領域,形成新的課程體系,開發出了新的課程,我們重新進行了課程設計,構建了基于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從職業活動轉化為工作項目,提煉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學習領域,形成課程體系
37、。新的課程體系要體現:一是增加網絡、系統維護、數據挖掘與管理方面的課程。二是減少高層次的會計專業課程,或壓縮課時。比如我校原人才培養方案中財務會計、審計、成本會計均是學年課,可適當壓縮。三是加強ERP沙盤模擬實訓、會計綜合實訓、供應鏈實訓的教學。四是加強選修課的比例,根據信息化產業鏈的全過程,允許學生有目的地選修相關課程。比如,針對有意愿進行信息化產品研發與售后的學生,課程體系中提供SQL server、計算機網絡等供選擇;針對信息化產品應用的學生,加強ERP運行及維護的課程學習;針對意向信息化產品營銷的學生,可選修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等課程。課程內容方面,在課程體系改革以后,徹底打破
38、按學科設置課程的思路,圍繞信息化崗位工作內容來設計教學內容。根據完成電算化崗位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構建校內認知實訓、會計電算化基本業務技能實訓、理實一體化課程及頂崗實習的循序漸進實訓實踐體系。開發基于關鍵崗位的理實一體化專業課程,并將相關課程的專業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打破傳統的教學及評價模式,按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方式設計教學內容、制定課程標準。解決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在知識上不連貫、不銜接的問題;充分利用實訓條件,將技能訓練融入課堂教學。教材是教學環節中除了教師之外另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合理的教材體系對于學生提高學習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專業課程教材選擇上,我們注
39、重拓寬專業適用性,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注重專業實踐教材的選用和開發。本專業的教材選用“十二五”規劃教材、高職高專優秀教材、自編教材,教材突出專業性、前瞻性、實用性和靈活性,并且考慮了教材與教材之間的相互銜接。為配合理論及實踐課程的學習,我們還為重點課程配備了相應的輔導及練習資料。此外,能夠做到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教材。五、教學條件實踐教學是會計電算化專業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的獲取和驗證、能力培養的關鍵。實驗實訓基地作為教學實踐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本著切實可行的原則,本專業現在擁有4個校內實訓室和1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可以滿足會計電算化教學和實踐的需要。(一)實踐教學條件校
40、內實訓室配有先進的模擬實訓設備,設施先進,現代技術含量高,具有仿真的職業氛圍和產學一體化的功能,平時可同時容納上百人進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完全有能力滿足學生職業技能、能力訓練需要。同時校內所有機房均可進行會計類教學實訓,會計類課程全部排在機房,所以會計電算化專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可以進行專業課的實訓。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會計電算化專業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改善實訓條件,積極創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拘纬闪藢嶒?、實訓設備種類齊全;實驗、實訓基地穩定;教學計劃中的實驗、實訓項目的開出率達100%。學校十分重視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與運行,對于擬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的企業都要進行考查評估
41、,對其規范性、合理性進行調查與分析,選擇適合本專業學生發展的單位;對于已有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我們簽訂相應的協議,制定實訓基地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正常運行的措施,明確規定了實訓基地的職責與權利,并對其實行監督和管理,最大程度的保障學生的利益與學習效果。校外實訓基地有協議,有計劃,有合作教育組織,符合專業實踐實習要求,能滿足全體學生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的需要,企業實習指導人員數量、素質、結構、滿足實訓要求,管理規范、運行有效。(二)專業教學團隊經過多年建設,會計電算化專業經塑造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質量高,具有中高級職稱,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會計電算化專業現有專兼職教師13人,其中專職教師1
42、2人,兼職教師1人。專職教師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助教2人,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達到50%。專業帶頭人具有高級職稱,講授多門專業實訓課程,實踐經驗豐富。從年齡結構看,45-55歲教師2人,35-45歲的教師6人,35歲以下教師5人,年齡結構符合正態分布?!半p師”素質教師的比例達到80%。教學效果優良,在社會上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本專業擬打造一支國內領先的會計信息化專業教學團隊。聘請企業信息化專家做兼職教師,培養出信息化專業的領軍人物,將專職教師培養成合格的企業信息化實施人員,將兼職教師培養成合格的教師。會計電算化專業專職教師一覽表姓名出生年月現有職稱學歷及專業備注馬榮貴1965.9教授
43、研究生、農經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鐘懷振1971.10副教授研究生、會計學校骨干教師李志偉1963.6副教授研究生、會計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李愛紅1971.7副教授研究生、經濟陳素云1975.4副教授博士、會計楊增凡1978.3副教授研究生、會計張桂麗1979.8講師研究生、會計金穎穎1983.9講師研究生、會計馬江波1975.8講師研究生、會計蔡佳1984.7講師研究生、會計王潞1990.6助教會計劉改1989.8助教會計會計電算化專業兼職教師:張俊玲(1973年8月生,高級會計師,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本科)六、教學管理與改革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多年來,我校將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自始
44、而終貫穿于教學管理的始終,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在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會計系教學管理制度,對課堂教學、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運行及管理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內容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備課、講授、輔導、答疑、考核等,強化了教學管理。使學校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很好的細化和落實,并且在實際執行中不斷修訂和完善。(一)教學管理制度及執行校、系教學管理機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完善。學校高度重視教學規章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先后制定了教學基本建設、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考核與獎勵、教學經費使用與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匯編成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教學管理
45、制度。同時,會計系也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在學校教務處的指導下,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堂教學、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各教學環節進行不斷地修訂和完善。學校教學管理機構教學管理機構包括兩級:教務處負責各個教學系部的教學工作;各系部在系主任的帶領下,全面負責系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等工作,并處理日常教學行政工作并從事教學狀態、質量信息的經常性調查了解工作。機構健全、隊伍結構合理。在教學質量監控與管理方面,以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為目的,建立了“學生評教、專家督導、領導聽課”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主要內容有:學生評教。指學生作為教學評估的主體,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分。學生評教結果,以
46、適當方式傳達給教研室和任課教師。學生評教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起到積極作用,提高了教學水平。專家評教。學校聘任精通教學業務、熟悉教學管理的教師組成教學督導專家組,采取隨機聽課、檢查教案、作業批改情況、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計劃執行隋況,對學校教學工作各環節進行不定期檢查,對教師教學質量做出評價和教學事故進行認定等。教師評教。學期末由教務處組織對任課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分,采取隨機方式聽課,根據聽課記錄和考核指標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領導聽課。為了推動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進行,學校制定了領導干部聽課制度。領導干部通過聽課深入了解課堂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以便及時解決教學及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同
47、時有力地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學校建立了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及獎懲制度、學生守則、課堂守則、課外活動規則等學生管理制度。教與學獎懲制度基本具備。(二)教學內容改革本專業教學內容突出基礎理論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專業課教學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內容的改革將打破按學科設置課程的思路,圍繞信息化崗位工作內容是來設計教學內容。開發基于關鍵崗位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完善實訓體系。根據完成電算化崗位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構建校內認知實訓、會計電算基本業務技能實訓、理實一體化課程、頂崗實習的循序漸進實訓實踐體系。開發基于關鍵崗位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基礎會計及實
48、訓、財務會計、ERP財務業務一體化、ERP實施及維護、會計綜合實訓。將上述課程的專業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打破傳統的教學及評價模式,解決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在知識上不連貫、不銜接的問題;按工作過程、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方式設計教學內容,內容新穎、適用。充分利用實訓條件,將技能訓練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學到今后就業所必須的操作技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并且在此基礎上,將每個學期開設的實訓課程與信息化企業崗位角色全景體驗教學平臺對應的角色相結合進行虛擬化的操作。實踐類課時占教學活動總學時達到57以上。課程教學內容方面,專業課盡可能使用仿真會計實訓資料,按工作崗位開展教學。教
49、學活動安排在實習場地或仿真實訓教進行,理論講授與操作同步進行。(三)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教學手段方面,自主開發基于互聯網的“微課程”平臺,全面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每一個教學循環,老師通過教學平臺發布任務,學生領用任務,通過微課程平臺學習、企業調研,小組共同完成作業任務,并上傳至平臺,老師在平臺上查閱并點評,選出優秀學生作課堂展示、老師講評。在這個教學循環中,課堂交給學生,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創新、團隊協作能力。老師只是任務的推送者、過程的引導者、實訓的配合者。通過“微課程平臺”這個教學手段的推廣,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進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薄弱知識反復學習;可以把自己的任務作業上傳
50、,得到老師一對一的指導;真正的課堂上師生互動,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闡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成為課堂的主角,老師僅作點評和引導?!拔⒄n程平臺”削弱了教師“教”的成份,把教師請下講臺,把課堂交給學生,師生高度互動,學生講,教師評。建立了重視過程的形成性考核體系。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利用先進的IT技術和手段,通過考核學生停留在微課程平臺上的時間、提交到微課程平臺上的任務成果、被采納的成果以及微課程平臺上的在線測試,考核學習過程。在考核過程中,鼓勵用人單位參與,突出了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判斷以及對畢業生工作能力的判斷。七、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評價(一)人才培養質量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通過由基本技能到專業
51、技能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等職業素質。與此同時,與社會相接軌,建立了與本專業培養目標相匹配的職業技能考核鑒定制度,與學生的常規教學相結合,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互溝通與銜接,在不加大學生學習負擔的情況下,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和技能,取得了被社會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證、初級、中級會計電算化證等。鼓勵學生參加各項專業技能競賽,近三年獲得榮譽如下:2012年用友杯全國信息化大賽特等獎、2012年全國高職會計技能大賽河南賽區一等獎、2013年全國高職會計技能大賽全國第四名、2013用友杯沙盤對抗賽全國二等獎。本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高,有正確
5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遵守基本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修養,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積極參加社會公益、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與社會文明建設,在活動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一大批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被評為優秀學生、優秀班干部,許多學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優秀大學生的楷模。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學生還積極參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調查、普法宣傳、科技發明、科技創新等課外活動,把課內所學知識用于課外實踐活動中,理論與實踐結合,把所學知識服務于社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二)社會聲譽我校面向河南、江蘇、吉林等19個省份招生,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以較高的
53、專業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深受社會各界的青睞,因此作為高職高專的名牌專業也一直備受高考考生的關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錄取分數線和入學報到率均居全校前列,2010年、2011年學生報到率均為98.5%,2012年學生報到率99%,加上每年調入學生,每年的新生入學報到率均超過100%。隨著市場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企事業單位急需高水平會計類專業人才,??埔陨蠒嬵悓I畢業生大多數都能夠找到合適的單位,雖然在其他專業就業困難的情況下,本專業畢業生仍供不應求,通過對2010、2011、2012三屆畢業生的就業調查,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表明會計電算化專業服務面較寬,社會需求量大,就業率高,就
54、業方向涉及會計、審計、企業管理等方面,除專升本以外,三屆就業率分別為97.49%、96.54%、97.25%。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到畢業時大部分學生都已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并獲得證書,有的同學還通過了注冊會計師部分課程考試,很多同學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這些證書和知識的取得,使他們在擇業時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畢業生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本專業的生存,因此我們時刻關心社會各界對畢業生的綜合評價,包括專業知識、綜合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諸多方面,綜合各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我們發現我專業的畢業生能夠較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對他們的政治思
55、想以及職業道德的評價都很高;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知識結構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都比較滿意。(三)科研與社會服務本專業的教學隊伍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達到科研促進教學的目的。本專業團隊教師近三年共申報國家、省、廳級教研科研項目20多項,其中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16項;共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出版教材與著作9部。本專業教研室主任李愛紅老師被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聘為專家講師團成員,參與用友新道全國巡講;被朔日軟件公司聘為試題庫特命題和測試專家,參與期末試題庫的制作。多次參與國家骨干教師培訓、河南省骨干教師培訓,社會服務情況較好。八、特色與創新總結我們的專業建設過程,這
56、些年的辛苦努力,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那就是:明確的專業定位、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合理的課程體系、先進的教學方法、基于過程的評價體系、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大賽成果的轉化。明確的專業定位:把培養符合信息化的特征、面向整個產業鏈細分行業的復合型人才作為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充分體現了與會計專業、信息專業的區分。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訂單培養、頂崗實習、教師頂崗方面均有突破,與北京朔日軟件公司、用友新道公司、SAP大學聯盟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系,成為了SAP河南地區的項目實施和研發的中心。構建了基于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整和了信息類課程,優化會計專業課程,突出了實踐課的比例。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圍繞教學目標和新的課程體系,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體系、教材建設方面進行一系列配套的改革。創新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打造了“會計電算化微課程平臺”,使任務驅動教學別樹一幟。開發的基于過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使教學評價更加客觀全面。技能大賽成果轉化:技能大賽給了教學改革以很好的啟發,目前我們參與的,除會計技能大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